
(1).古代食器,形似高足盘,木制。亦用于祭祀。《尔雅·释器》:“木豆谓之豆。” 郭璞 注:“豆,礼器也。”
(2).常绿灌木,产于热带和亚6*热带。种子可食用及榨油,叶为饲料,根可入药。《齐民要术·木豆》引 晋 刘欣期 《交州记》:“木豆,出 徐门 。子美似乌豆,枝叶类柳。一年种,数年採。”
(3).指此种植物的种子。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木豆汉语 快速查询。
“木豆”一词具有多重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
木豆是豆科木豆属的直立灌木,学名Cajanus cajan,别称豆蓉、树豆、三叶豆等。其植株高1-3米,羽状复叶具3片披针形小叶,花黄色,荚果线状长圆形,种子暗红色。原产于印度,现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中国云南、四川等地有栽培。它是唯一木本食用豆类,也是继大豆后第二个完成基因组测序的食用豆类,对粮食生产有重要意义。
耐干旱、瘠薄,适应性强,可在沙土至石砾土种植,但不耐涝、盐碱和低温。繁殖以种子为主,当年播种即可成林,适合荒山绿化。
“木豆”在现代主要指一种兼具经济与生态价值的木本豆科植物,其核心含义围绕植物特性及实用功能展开。如需进一步了解药用配伍或栽培技术,可参考相关专业文献或网页来源。
《木豆》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词语,它有多种含义。在一般情况下,它常指由木制而成的豆形物体,可用于民间乐器,也可作为饰品和玩具。此外,木豆也可以指代一种植物,它是豆科植物中的一种,又称作“草木樨”或“拳豆”,可以制成药用。
木豆是由两个部首组成的汉字:木(mù)和豆(dòu)。木豆的拼音读音为“mù dòu”。它的总笔画数为9,其中木部部首为4画,豆部部首为5画。
木豆这个词在现代汉语中并没有一个确切的出处。它可能是根据实际的豆形木制物品而来,也可能因为木制豆形乐器的形状而得名。用于指代一种植物的“木豆”一词,则是因其果实形状像豆而得名。在繁体字中,木豆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
根据古代汉字的演变,木豆在古时候有一种不同的写法。它的古代字形为“朩”,木部部首在上方,豆部部首在下方。这种古代写法在现代汉字中已不再使用,只能在古籍或古代文献中见到。
1. 小明在市集上买了一枚木豆作为纪念品。
2. 这种草木樨(木豆)可以用来制作药膏。
3. 她将手中的手链搬弄成了一个木豆的形状。
组词:木质、豆子、木制、豆科、豆豆
近义词:木质豆、木制豆、木制手链
反义词:金豆、石豆
百举百全暴身便益獘靡冰雕裁减出手大和汤儿女亲家恶有恶报焚骸钩染鬼腊颔联幻诞焦腐击决境阈谨力尽心尽力遽然居位科半磕爬夸白盔箱科莱公料人灵觉流竞鸬鷀号落霞率成猛扑麪汤牛胾配奏窃红啓航情敬青斾秋姑染坊儒豪伤折舌敝牲饩石墩殊庸孙遁挞楚太宜人霆策橦橦头舱望闻问切尾数文课香岩地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