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掁拨的意思、掁拨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掁拨的解释

碰撞;拨动。 唐 杜甫 《四松》诗:“所插小藩篱,本亦有隄防;终然振拨损,得愧千叶黄?” 唐 寒山 《诗》之一四三:“塚破压黄肠,棺穿露白骨。欹斜有瓮瓶,掁拨无簪笏。”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掁拨”是一个古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唐代诗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释义

二、文献用例

  1. 杜甫《四松》
    “所插小藩篱,本亦有堤防;终然振拨损,得愧千叶黄?”
    此处“振拨”通“掁拨”,指篱笆因外力碰撞而损坏()。

  2. 寒山《诗·一四三》
    “冢破压黄肠,棺穿露白骨。欹斜有瓮瓶,掁拨无簪笏。”
    描写墓地荒凉景象,“掁拨”暗示散乱器物被拨动或碰撞的痕迹()。

三、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探讨诗句背景或词源演变,可参考唐代诗歌注释类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掁拨》这个词的意思是指提起并拨动某物或某人。它由两个部首组成,分别是手部偏旁的“扌”和“发”部。根据笔画顺序,它的笔画数为5画。 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的写法。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不过,《掁拨》这个词的写法在繁体字中没有特殊变化。 下面是一个例句,以更好地理解这个词的用法:“他掁拨着手中的竹筷,准备开始吃饭。” 根据这个词的意思,我们可以组成一些相关的词汇。例如,“掁”可以与“控制”、“操纵”等词相近。而与“掁拨”相反的词可以是“松手”、“放开”。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随时告诉我。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