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蘖的意思、三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蘖的解释

亦作“ 三孽 ”。谓一本生三蘖。原指 韦 、 顾 、 昆吾 ,皆 桀 之党,后亦泛指三个结党的恶人。《诗·商颂·长发》:“苞有三蘖,莫遂莫达。 韦 顾 既伐, 昆吾 夏桀 。” 毛 传:“有 韦国 者,有 顾国 者,有 昆吾国 者。” 郑玄 笺:“ 韦豕 、 韦彭 ,姓也, 顾 、 昆吾 皆 己 姓也。三国党於 桀 恶。”《文选·刘琨<答卢谌>诗》:“二族偕覆,三孽并根。” 李善 注:“三孽,谓 刘琨 之兄子…… 刘聪 、 刘曜 、 刘粲 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三蘖是汉语中具有双重语义指向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字源学与文献应用两个维度解析:

一、植物学本义 "三蘖"由数词"三"与"蘖"构成。据《汉语大词典》释义,"蘖"指树木被砍伐后根部萌生的新芽,引申为旁生分枝。三蘖即指植物主干之外分蘖出的三个新枝,如《说文解字注》所述"木斩而复生谓之蘖"(来源:《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01年版;《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2013年校注本)。

二、文献引申义 在先秦典籍中,三蘖被赋予政治隐喻。《尚书·商书》载"苞有三蘖,莫遂莫达",孔颖达疏解为"一本生三蘖,喻纣王虽受围困,然恶党犹存",此处以植物分蘖现象比喻政治势力的分支蔓延(来源:《十三经注疏·尚书正义》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整理本)。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属罕用词汇,主要见于古籍研究及文学修辞领域。其语义演变体现了汉语"观物取象"的造词特点,具有重要的词源学研究价值。

网络扩展解释

“三蘖”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其解释需结合文献来源和语境:

一、基本释义

  1. 原指历史人物
    源自《诗经·商颂·长发》中的“苞有三蘖”,指夏桀的三个党羽:韦、顾、昆吾,后泛指结党作恶的群体。

  2. 字面含义
    “蘖”指植物旁生的新芽,“三蘖”即“一本生三蘖”,比喻同一根源衍生出多个分支,或事物发展过程中产生的关联现象。


二、引申与比喻义

  1. 负面比喻
    常用于贬义,指代勾结作恶的团伙,如“三孽”即三个恶人联合为害。

  2. 中性或积极比喻
    现代用法中,可引申为人才的培养或事物的多元发展,例如用植物新芽比喻个人或组织的成长潜力。


三、文献依据

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判断其含义。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诗经》原文或《汉语大词典》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扮装标准时间不材补温抽择抽征穿塞辞令大别山脉大杜鹃大间歇泉大劫澹简地中海独善讹僻分文不值官宦规建圭璋好孬洪寳槐市椒兰交辔解注技法金尽裘弊锦石卷须开敞壼政冷窗冻壁离肠丽蕊漫泄木杨城排斡破门而出迁乔出谷青春期清辞丽句清啸取乱侮亡渠们嚅嗫实拍十样蛮笺收审耍泼送客提案頽残橐钥完给委迹武陵川五射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