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豕首草的别名。可入药。《周礼·地官·掌染草》“以春秋敛染草之物” 唐 贾公彦 疏:“豕首,一名蟾蠩兰,今 江 东呼豨首,可以煼蚕蛹。”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四·天名精》﹝释名﹞引 苏恭 曰:“天名精,即活鹿草也。《别録》:一名天蔓菁,南人名为地菘,叶与蔓菁、菘菜相类,故有此名。其味甘辛,故有薑称……香气似兰,故又名蟾蜍兰。”
“蟾蠩兰”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需结合不同来源进行解释:
植物别名
“蟾蠩兰”是豕首草(又名天蔓菁、地菘)的别称,可入药。其叶形似蔓菁和菘菜,有甘辛味,因香气似兰而得名。
药用价值
古代文献记载,豕首草可用于煼(炒制)蚕蛹,并具有药用功效,如《周礼·地官·掌染草》中提及,唐代贾公彦疏进一步解释其别名来源。
部分现代词典(如)将其解释为成语,形容“外表美丽但无实用价值或有害”,但此释义未见于权威古籍或专业辞书,可能是对“蟾蜍兰”等发音相近词汇的混淆。
该词最早见于《周礼》相关注释,后收录于《汉语大词典》等工具书,主要指向植物学定义。
如需严谨使用,建议以“豕首草别称”为核心释义;若涉及比喻义,需结合具体语境并核实文献来源。
蟾蠩兰是指一种被广泛用于中医药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科学名称为 "Gastrodia elata"。它通常生长在湿润的土壤和阴暗的环境中。蟾蠩兰被认为具有镇静、抗炎和抗癫痫的特性,常用于中医药中治疗头痛、癫痫和高血压等疾病。
蟾蠩兰的拆分部首包括蟾的部首虫和蠩的部首虍。根据汉字拼音排序,蟾蠩兰的笔画数是 23 画。
蟾蠩兰来源于中国南部地区,主要分布在云南、贵州等地。它被广泛栽培并用作中药材。
蟾蠩兰的繁体字形为 "蟾蠩蘭"。
在古代,蟾蠩兰的汉字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目前我们所熟知的正规写法为 "蟾蠩兰"。
1. 这种草药中的蟾蠩兰对治疗头痛有很好的效果。
2. 中医师推荐了一种含蟾蠩兰的药方来治疗我的癫痫。
组词: 蟾蟠(指蟾蜍盘踞在盖物上)、蟾瞻(指蟾蜍直视摄取昆虫之意)。
近义词: 风车草(中草药,科学名称为 "Lycopodium clavatum")。
反义词: 昆明蟾蜍(同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