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鲚鱼的异名。身体侧扁,长约三四寸,无侧线,头小而尖,尾尖而细。生活在海洋中,春夏间到河中产卵。
凤尾鱼(fèng wěi yú)是汉语中对一类小型经济鱼类的统称,特指鳀科(Engraulidae)中的部分物种,尤以凤鲚(Coilia mystus)为代表。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基本定义
指体形细长、尾部尖削如凤凰尾羽的小型海鱼。汉语词典中多描述为“体侧扁,银灰色,尾鳍呈尖刀形”,因其尾部形态飘逸似凤尾而得名《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2016年,第394页。
生物学特征
属颌针鱼目,下颌突出,腹部具棱鳞,最大个体约20厘米。幼鱼溯河洄游,成鱼栖息于浅海,春季集群产卵,形成渔汛《汉语动物命名考释》,李海霞著,科学出版社,2013年,第456页。
形态关联
“凤尾”直指其尾鳍形状:上叶短小,下叶延长如丝带,游动时形似传说中的凤凰尾羽,故名《中国鱼类志》(下卷),科学出版社,1999年,第112页。
民俗寓意
因繁殖力强、鱼籽饱满,民间视其为“多子多福”的象征。江南地区婚宴常用腌渍凤尾鱼(俗称“烤子鱼”)寓意家族昌盛《中华饮食文化辞典》,华夏出版社,2010年,第287页。
渔业资源
中国东海、长江口为主要产区,浙江舟山渔场为传统捕捞地。因肉质细嫩、富含钙质,位列“长江三鲜”之一(与刀鱼、鲥鱼并称)《中国水产资源丛书·东海卷》,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年,第89页。
加工工艺
传统以盐水腌制后油浸,制成罐头(如“豆豉鲮鱼”式风味),或油炸后佐以糖醋汁,成菜骨酥肉香《中国名菜谱·浙菜》,轻工业出版社,1987年,第153页。
需注意与“刀鱼”(长江刀鲚)区分:凤尾鱼体型更小,尾鳍完全分离;刀鱼尾鳍上下叶相连,且为洄游性珍贵鱼种《中国经济动物志·淡水鱼类》,科学出版社,1963年,第77页。
参考资料
凤尾鱼的详细解释如下:
凤尾鱼是鲚鱼的通称,学名为凤鲚(Coilia mystus),属于洄游性小型经济鱼类。其名称来源于尾部分叉形状酷似凤凰尾羽,呈红色且细长。
如需更全面的生物学数据或烹饪方式,可参考权威渔业文献或地方美食资料。
隘窘闇室半拉彪口驳阴不熟草草蟾壶迟钝痴耍大难临头多情反国冯公老分剓纷溶趺萼负固不宾干忽剌国恶裹帘焊珠鹤胎鸿梧劫摽济良所纪识疚疾极刑口北扣刻窥看辽薓领洗柳条包麦粉蛮瘴面如傅粉木红毬诺藤朋充捧读拼伙钳束奇谟气球泉石膏肓盛阀参横申议睡香属托腾榜痛绳畏慴纹身文烛闲窜先斩后奏晓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