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连日连夜,夜以继日。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赏誉》:“ 济 先略无子姪之敬,既闻其言,不觉懔然,心形俱肃。遂留共语,弥日累夜。” 南朝 梁 任昉 《述异记》:“二日, 绍之 见群鼠大者如豚,鲜泽五色,或纯或驳,或著平上幘,或著龙头,大小百数,弥日累夜。”
“弥日累夜”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mí rì lèi yè,其核心含义是连日连夜、夜以继日,形容持续不断地做某事或长时间不休息。
基本释义
指白天和夜晚连续不断,强调时间上的持续性和高强度,常用于描述长时间投入工作、学习或活动的情景。
出处与典故
该成语最早见于南朝宋刘义庆的《世说新语·赏誉》:“遂留共语,弥日累夜。”。此外,南朝梁任昉的《述异记》中也用此词描述群鼠活动的情景,进一步扩展了其使用场景。
用法与结构
近义词与关联词
常见近义词为“夜以继日”,两者可替换使用,但“弥日累夜”更显文雅且使用频率较低。
该成语属于生僻词汇,日常使用较少,多见于文学作品或历史叙述中。如需更多例句或扩展用法,可参考汉典、沪江词典等来源。
《弥日累夜》是一个成语,意指时间长久,连绵不断。形容日子或工作持续太久而感到疲惫或无聊。
《弥日累夜》的部首拆分为彳、日、示,共有14个笔画。
《弥日累夜》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史记·淮阴侯列传》: "弥日新作,累夜不解,所至无不决也。"
《弥日纍夜》是《弥日累夜》的繁体字写法。
古时候,《弥日累夜》可以写作"彌日畝夜"。
1. 他为了完成这个项目,弥日累夜地工作。
2. 学生们为了备考,弥日累夜地学习。
组词:弥漫、弥久、累赘。
近义词:日夜不息、连绵不断、枯燥乏味。
反义词:一目十行、短暂快乐。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