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蔓生草的一种。夏日开花,其形如飞鹤,故名。 晋 嵇含 《南方草木状》卷上:“鹤草,蔓生,其花麴尘,色浅紫,蒂叶如柳而短,当夏开花,形如飞鹤,觜翅尾足,无所不备。出 南海 ,云是媚草。” 清 吴伟业 《赋得西隐寺古松》:“鹿芝香作供,鹤草锦成茸。”亦称“ 鹤子草 ”。 唐 段公路 《北户录·鹤子草》:“鹤子草,蔓花也,其花麴尘,色浅紫,蒂叶如柳而小短,当夏开,南人云是媚草,甚神,可比怀草、梦芝,採之曝乾,以代面靨,形如飞鹤状,翅羽嘴距,无不毕备。”
鹤草,汉语词汇中特指一种传统药用植物,其名称源于形态特征与文化意象的结合。以下从词义、植物学特征及文化意涵三方面解析:
字面构成
“鹤”象征长寿灵性,“草”指草本植物,组合后特指花瓣形似鹤喙或与鹤相关的草本。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2版),商务印书馆,2012年,第9卷页731。
植物学指代
鹤草为蔷薇科植物龙芽草(Agrimonia pilosa)的别名,全草入药称“仙鹤草”。
来源:《中药大辞典》,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页889。
命名由来
其穗状花序的黄色小花形如鹤首,果序似鹤足,故得名。
来源:《中华本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9年,卷4页207。
药用与文化价值
来源:《中国植物志》第37卷,科学出版社,1985年,页458;《本草纲目》草部第十六卷。
结语
“鹤草”一词承载植物形态特征与传统文化隐喻,其释义需结合药学典籍与植物学文献。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仍用于中医药领域,兼具学术价值与人文意蕴。
“鹤草”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语,根据上下文不同可分为以下两类解释:
“鹤草”由“鹤”和“草”组合而成,常用于比喻人的高尚品德。其中:
鹤草是自然界中的一种草本植物,具有以下特征:
如需了解具体应用场景(如成语造句或植物药用),可进一步说明。
边裔别有风趣不少痴钝持质春瓮存意抖神儿独树不成林恶徒繁苛繁省风吹马耳负鼓干湿度地带性格尺阁鲜故歇函盖乾坤含商咀征后续花绶简阙坚完旧损踞敖剧令开工凯奏枯木发荣羸悴良佐列序梨花雨卢博落交梅蕚没撩没乱面环撚弄配军配拟碰硬篇制僄弃趄趄认拘山謡帅意爽畅四离四绝思越宋襄公肃晏堂候官餹霜陶宛稊稗媮息讬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