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武的意思、三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武的解释

(1).星名。《晋书·天文志上》:“河鼓三星……一曰三武。”

(2). 北魏 道武帝 、 北周 武帝 和 唐武宗 的合称。他们皆禁佛教,令僧尼还俗,佛家称为“三武之难”。 宋 张商英 《护法6*论》:“上世虽有三 武 之君,以徇邪6*恶下臣之请,鋭意剪除,既废之后随而愈兴。”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三武汉语 快速查询。

专业解析

“三武”是汉语历史类专有名词,主要包含以下两种释义:

一、指中国历史上三次大规模灭佛事件的三位主导皇帝

  1.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24-452年在位) 于太平真君七年(446年)颁布《灭佛诏》,毁寺庙、诛僧侣,佛教史上称“太武灭法”。该事件源于佛道之争与政权巩固需求(《中国佛教通史》第一卷)。

  2. 北周武帝宇文邕(560-578年在位) 建德三年(574年)推行“灭佛”政策,没收寺院财产,强制僧侣还俗,史称“周武灭佛”。此次灭佛涉及佛道二教,核心目的是扩充兵源与赋税(《北周六典》)。

  3. 唐武宗李炎(840-846年在位) 会昌五年(845年)发动“会昌毁佛”,拆除寺院四千余所,还俗僧尼二十六万人,主因是寺院经济威胁中央财政。该事件与北魏、北周灭佛合称“三武之祸”(《旧唐书·武宗本纪》)。

二、武术文化中的引申用法 部分地方武术流派将“三武”代指三种核心武学理念,如“形、意、气”三者的融合(《中华武术大辞典》),但此用法属非主流引申义,传播范围有限。

网络扩展解释

“三武”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


一、历史背景下的“三武之难”

指中国历史上三位以“武”为谥号或庙号、且推行灭佛政策的帝王:

  1.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424-452年在位):因佛教与政权冲突,下诏灭佛,毁寺庙、杀僧尼。
  2. 北周武帝宇文邕(561-578年在位):为增加税收和兵源,强制僧侣还俗,没收寺院财产。
  3. 唐武宗李炎(840-846年在位):因经济与宗教矛盾加剧,发动“会昌灭佛”,史称“三武一宗”事件之一。

影响:三次灭佛事件被佛教徒称为“三武之厄”,导致佛教短暂衰落,但后期逐渐恢复。


二、文学与天文中的含义

  1. 星名:古代天文学中,“三武”指河鼓三星(即牛郎星),象征军事或武力。
  2. 比喻用法:在文学作品中,可泛指三位勇猛善战的人物(如将领或英雄),但此用法较少见。

补充说明

别人正在浏览...

安陵君白日谤言苞荫察廉长钱吃不了兜着走传继大酒大肉點除雕翎箭断线端要恶损虼蜽皮刮刮匝匝挂吼古艺哗喇回骤昏惰火灾揃扑僭王鉴证駉那掬壤开阔扣合况且酷楚肋膜连矢联系群众离绪民学拍序片面溥览千金买骨嗛齐跷然欺犯起来清矫容贳肉汁擅事沙线摄问食无求饱私窟斯擡斯敬锁院淟悴统贯通数完结无霸洗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