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军麾的意思、军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军麾的解释

军中指挥用的旗。引申指担任指挥的人。《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军麾命服之序,监督方部之数。” 刘良 注:“军麾,以毛为之,以指麾也。” 唐 杜甫 《遣兴》诗:“天地军麾满,山河战角悲。” 明 屠隆 《綵毫记·难中相会》:“军麾要我赞谋謨,我忠贞怎把英风挫,甘受羈囚任坎坷。”《清朝野史大观·清人逸事三·王壮武公不愧儒将》:“军麾所至,輒以忠义风动其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军麾是汉语中与军事指挥相关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词源和语义演变角度解析:

一、词源解析 “麾”本义为古代指挥军队的旌旗,《汉语大词典》指出“麾”是“用以指挥军队进退的旗帜”,早期见于《左传·宣公十二年》中“赵旃夜至于楚军,席于军门之外,使其徒入之,楚子为乘广三十乘,分为左右,右广鸡鸣而驾,日中而说;左则受之,日入而说。许偃御右广,养由基为右;彭名御左广,屈荡为右。乙卯,王乘左广以逐赵旃。赵旃弃车而走林,屈荡搏之,得其甲裳。晋人惧二子之怒楚师也,使軘车逆之。潘党望其尘,使骋而告曰:‘晋师至矣!’楚人亦惧王之入晋军也,遂出陈。孙叔曰:‘进之!宁我薄人,无人薄我。’《诗》云:‘元戎十乘,以先启行。’先人也。《军志》曰:‘先人有夺人之心。’薄之也。”遂疾进师,车驰卒奔,乘晋军。”(来源:《汉语大词典》)

二、本义与引申

  1. 字面本义:特指主将用以发号施令的旗帜,如《三国志·吴书·周瑜传》载“瑜整率军士,亲跨马擽陈,会流矢中右胁,疮甚,便还。后吕蒙等追击曹仁,仁退走。”
  2. 象征引申:代指军事指挥权,《资治通鉴》中“节度使掌总军旅,颛诛杀”的记载印证此用法(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

三、现代语义 在现代汉语中,该词主要保留在历史文献和成语中,如“麾下”指将帅的部属,“一麾出守”等典故仍在使用(来源:北京大学王力《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网络扩展解释

"军麾"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军事色彩的词汇,其核心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军麾"原指古代军队中用于指挥的旗帜,通常用毛羽制成()。《文选·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刘良注明确提到:"军麾,以毛为之,以指麾也",说明其材质与指挥功能。

二、引申含义 随着词义发展,"军麾"可代指掌握军队指挥权的人或军事统帅()。如唐代杜甫《遣兴》诗句"天地军麾满,山河战角悲",这里的"军麾"既指战旗,又暗喻遍布的军事统帅。

三、文献例证

  1. 指挥旗功能:明代屠隆《綵毫记》"军麾要我赞谋謨"()
  2. 象征军事权威:沉约《齐故安陆昭王碑文》"军麾命服之序"()
  3. 反映战争场景:杜甫诗句通过"军麾满"与"战角悲"形成意象对照()

四、综合解析 该词兼具具体器物与抽象指代的双重性,既强调实物战旗的指挥功能,又延伸为军事权力的象征。其使用多出现于古代军事文献和诗词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但在历史文学作品中仍作为典型军事意象出现。

别人正在浏览...

宝珠山茶椑柿吡咯超逸絶尘察收登崇断石发恲封祀分家析产富积富岁耕莘贵妃粉裹费荒弊换钱花枝招颭嫁人极驩进退为难诀音旷达嬾困敛翼灵节笼撚鹿羹民胞物与溟色磨博士幕道逆殴女酒抨章缥被疲怨欠条清潭清听气焰齐紫拳腕攘贪入流上圈套生务石上草束之高阁丝瓜络贪色天官屯溜子橐吾望汉月畏惧帷闼迕逆笑姗亵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