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民室的意思、民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民室的解释

民家;民家房屋。《吕氏春秋·音初》:“ 孔甲 迷惑,入于民室,主人方乳。”《汉书·五行志下之上》:“ 淮南王 都 寿春 ,大风毁民室。”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民室"是汉语中具有历史积淀的复合词,由"民"(百姓)与"室"(房屋)构成,其核心含义指代普通民众的居住场所。《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民家房屋",强调其与官方建筑的区隔性。该词最早见于《周礼·地官》,记载"以保息六养万民,五曰宽疾,六曰安富",郑玄注疏中提及"民室庐之属"的居住保障制度。

从构词法分析,"民"作限定语体现社会阶层属性,"室"作为中心语承载空间功能,这种"属性+功能"的构词方式常见于古代建筑术语体系。清代《日知录》考证"室者,人所居止之名"时,特别列举"民室"与"官舍"的对应关系。

在语义演变中,该词经历了从具体到抽象的发展轨迹。明代《农政全书》记载的"民室营造法式",既指实体建筑,亦引申为民生安居的治理理念。现代汉语中虽较少单独使用,但其词素仍活跃在"民居""民宅"等派生词汇中。

网络扩展解释

“民室”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以下信息解释:

一、基本含义

“民室”指民家或民家房屋,即普通百姓的住所。拼音为mín shì,注音为ㄇㄧㄣˊ ㄕˋ。

二、出处与古籍用例

  1. 《吕氏春秋·音初》记载:“孔甲迷惑,入于民室,主人方乳。”,描述了上古时期帝王孔甲误入民宅的情景。
  2. 《汉书·五行志》提到:“淮南王都寿春,大风毁民室。”,说明自然灾害对百姓房屋的破坏。

三、古代诗词中的运用

宋代诗人欧阳修在《答杨辟喜雨长句》中写道:“是以比岁屡登稔,然而民室常虚空。”,通过“民室”反映民生状况。赵抃、韦骧等文人也曾在诗句中使用该词,强调百姓生活的具体场景。

四、现代使用与延伸

现代语境中,“民室”多用于历史文献解读或文学创作,例如对城市居民居住环境的调查研究中,可能借用该词指代民居。但日常口语中已较少使用。

“民室”是一个具有历史语境特征的词汇,核心指代平民房屋,需结合古籍或文学作品理解其具体含义。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吕氏春秋》《汉书》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案牍白色收入苾芬串茶东山人蹲立犯由风垆蜂拥而上风瘵父息估捣何与家传户诵讲剑监帅基本截发銼藳金琖看涨科减课业蔻丹烂饮连闼通房栗黄利火六凿笼肉楼舩马韀名驹木假山黏黐牛蒡炮煎平署钱湖乾萎棋布错峙情地钦赖囚饮戎统三尺僮三军山僻收辑爽当输捐暑绤滔天铁官土地规划土国徒拥虚名外僚外闲晚晚五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