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五兽的意思、五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五兽的解释

五类动物。《周礼·考工记·梓人》:“天下之大兽五:脂者、膏者,臝者,羽者,鳞者。” 郑玄 注:“脂,牛羊属。膏,豕属。臝者,谓虎豹貔螭,为兽浅毛者之属。羽,鸟属。鳞,龙蛇之属。”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五兽”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与五行学说、方位观念密切相关的概念,通常指代五种具有象征意义的神兽或动物,分别对应东、南、西、北、中五个方位及木、火、金、水、土五行。其具体含义在不同典籍中略有差异,主要分为以下两种体系:

一、五方神兽体系(常见于天文、礼仪)

此体系以方位为核心,五兽作为守护神或象征物:

  1. 东方青龙:属木,代表春季、生机,象征祥瑞与力量。
  2. 南方朱雀:属火,代表夏季、光明,象征蓬勃与升华。
  3. 西方白虎:属金,代表秋季、肃杀,象征威严与征战。
  4. 北方玄武:属水,代表冬季、蛰伏,由龟蛇合体,象征长寿与守护。
  5. 中央黄龙/麒麟:属土,代表季夏、稳定,象征中和与尊贵(部分文献以麒麟代之)。

来源依据

《周礼·考工记》记载“五兽”与五方旗制相关(如“龙旗九旒以象大火”),郑玄注进一步明确方位象征。

《礼记·曲礼上》提及行军“前朱雀而后玄武,左青龙而右白虎”,反映四象布局,中央常隐含黄龙。


二、五脏配五兽体系(见于中医理论)

在传统医学中,五兽与人体五脏功能相类比,体现“天人相应”思想:

来源依据

《黄帝内经·素问》虽未直接命名“五兽”,但奠定五脏配五行基础,后世医家如唐代王冰注疏引申此喻。

明代《类经图翼》明确将神兽意象与脏腑功能关联,强化其符号化表达。


文化意义与演变

“五兽”体系融合了神话、哲学与科学认知,贯穿于建筑(如瓦当图腾)、军事(阵法布局)、医学等领域,成为中华文化宇宙观的重要符号。其概念随时代发展逐渐定型,汉代后四象(青龙、白虎、朱雀、玄武)成为主流,中央神兽则因典籍差异存在黄龙、应龙、麒麟等不同表述。

学术参考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三卷讨论天文与五行符号时,分析五兽系统的科学隐喻。

袁珂《中国神话传说词典》考证神兽源流,指出其与星宿崇拜的关联。

网络扩展解释

“五兽”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文献和用法区分:

一、古代文献中的动物分类(核心含义)

根据《周礼·考工记·梓人》记载,“五兽”指天下五大类动物,具体分类为:

  1. 脂者:牛羊等脂肪丰厚的动物
  2. 膏者:豕(猪)等膏脂类动物
  3. 臝者:虎、豹、貔、螭等体表少毛的猛兽
  4. 羽者:鸟类
  5. 鳞者:龙、蛇等有鳞片的动物

此分类体现了古代对动物的功能性划分,如祭祀、工艺制作等用途。


二、成语中的象征意义

部分现代语境中,“五兽”被引申为五种凶猛的野兽,用于比喻:


补充说明

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周礼》原文或相关考工研究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不识得有财幸长余笞谴赤钟戳破从品凑巴蟷蜋电唁肤阔氟利昂膏膻丱发国车故去杭越欢愉环周计册阶职冀方竞争锦窠具乐峻挺举子淩烟阁灵珠临阵脱逃流产楼船将军躶形麦码子妙香瞑工怒言佩紫怀黄毗邪寝具穹墉麴神升极神空瘆懔筮卦使秩受众孀雌黍黍殊远似动现象听窗旺销威戮文谈五百年前舞文弄墨曏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