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家家户户传习诵读。 明 沉德符 《野获编·词曲·填词名手》:“ 汤义仍 《牡丹亭梦》一出,家传户诵,几令《西厢》减价。”亦作“ 家传人诵 ”、“ 家传户颂 ”。 明 李东阳 《顺天府乡试策问》之三:“天下臣民家传人诵,佩服而体行者盖已久矣。” 清 李渔 《闲情偶寄·词曲上·结构》:“五经、四书,《左》、《国》、《史》、《汉》,以及 唐 宋 诸大家,何一不説人情,何一不关物理,及今家传户颂,有怪其平易而废之者乎?”
“家传户诵”是一个汉语成语,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解释如下:
指某种学问、技艺或文学作品在家庭和民间广泛流传、代代相传,强调其传播的普遍性和传承性。该成语由“家传”(家庭内传承)和“户诵”(每家每户诵读)两部分组成,原义多指经典或优秀作品被大众广泛接受并传诵。
若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或例句,可参考古籍《野获编》及现代词典释义来源。
《家传户诵》是指家族中代代相传的口耳相传的家训、家规等重要内容。它是一种家族文化传承方式,通过代代相传,让家族成员了解家族的传统、价值观念以及家族的历史。
《家传户诵》可以拆分为:家传(戸+米)和户诵(戶+言)。其中,家传的部首是戸,共有4画;户诵的部首是戶,共有4画。
《家传户诵》这个词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家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在家族文化中,家族长辈经常会口述、传授一些重要的家训、规矩给后代。这样的口头传承被称为“家传”,并且在各个家族中广泛应用。
繁体字中,家传户诵的写法分别为:
家传(家傳)、户诵(戶誦)。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所不同。例如,家传的“传”字在古代常用的写法为“傳”;户诵的“诵”字在古代常用的写法为“誦”。
1. 祖辈们在家传户诵中提到了家族的重要价值观念。
2. 学习家传户诵是了解家族历史的重要途径。
家族、传统、口述、家训、规矩
家训、家规、家风
异传、外传、废弃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