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三军的意思、三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三军的解释

(1) [the army]∶军队的统称

三军过后尽开颜。——毛6*6*东《七律·长征》

(2) [the three armed services]∶古时指中军、上军、下军或中军、左军、右军。现指陆军、空军、海军

详细解释

(1). 周 制,诸侯大国三军。中军最尊,上军次之,下军又次之。一军一万二千五百人,三军合三万七千五百人。《周礼·夏官·司马》:“凡制军,万有二千五百人为军。王六军,大国三军,次国二军,小国一军。”

(2).军队的通称。《论语·子罕》:“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汉书·灌夫传》:“ 魏其 言 灌夫 父死事,身荷戟驰不测之 吴 军,身被数十创,名冠三军。” 唐 章孝标 《淮南李相公绅席上赋春雪》诗:“朱门到晓难盈尺,尽是三军喜气消。”《说唐》第一回:“﹝ 晋王 ﹞将宫内之物,给赏三军,班师回朝。” 毛6*6*《长征》诗:“更喜 岷山 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古代指步、车、骑三军。《六韬·战车》:“步贵知变动,车贵知地形,骑贵知别径、奇道,三军同名而异用。”今亦称海、陆、空军为三军。

(4).三围。《管子·参患》:“故凡用兵之计,三惊当一至,三至当一军,三军当一战。” 陶鸿庆 《读诸子札记·管子二》:“‘军’之本义为‘围’,后世遂为师旅之通名……‘三军当一战’者,言三围当一战也。”

词语分解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三军汉语 快速查询。

网络扩展解释

“三军”一词的含义可从古代和现代两个维度进行解析,具体如下:

一、古代含义

  1. 军队建制
    春秋时期,诸侯国按规模设三军,但名称因国而异:

    • 晋国称上军、中军、下军,楚国称左军、中军、右军,魏国称前军、中军、后军。
    • 中军为统帅所在,兵力最强,中军将领统领全军。
  2. 职能分工

    • 前军:负责侦察、开路及小规模战斗(如先锋营、斥候)。
    • 中军:主力部队,包含骑兵、步兵等核心兵种,由统帅直接指挥。
    • 后军:押运粮草、保护后方,兼具预备役功能。
  3. 历史演变
    周朝规定天子六军,诸侯大国三军(约3.75万人),次国二军,小国一军。唐宋后逐渐固定为前、中、后三军建制。

二、现代含义

  1. 军种划分
    现代“三军”指陆军、海军、空军三大军种,是国防力量的核心构成。

  2. 通称用法
    广义上可代指全体军队,如毛泽东诗句“三军过后尽开颜”。

三、其他特殊含义

总结

“三军”在古代侧重军队结构与职能,现代则体现军种分类。其含义随历史变迁不断扩展,既保留传统通称功能,又衍生出符合时代的新定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三军的意思

《三军》这个词是指由陆军、海军和空军组成的一支完整的军队。它代表着国家的防卫力量,具备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国家利益的职责。

拆分部首和笔画

根据《康熙字典》,《三军》这个词的部首是“冖”(mì,表示帽盖),笔画数为12。

来源

《三军》这个词最早出现于《左传》一书,被用来描述周朝和春秋时期的军队。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个词汇逐渐被用来代表现代军队的整体。

繁体

繁体字中,《三军》的写法保持不变。

古时候汉字写法

根据《康熙字典》,古时候《三军》的汉字写法为“叁軍”。

例句

1. 国家的安全离不开三军的守卫。

2. 三军的战士们勇敢地守护着祖国的边疆。

3. 三军齐心协力,共同完成了这次重要的军事行动。

组词

1. 三军将士

2. 三军联合

3. 三军演习

4. 三军训练

5. 三军统帅

近义词

近义词包括:军队、武装部队、军事力量

反义词

反义词是:敌军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