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米与酒麯。《汉书·食货志下》:“一酿用粗米二斛,麴一斛,得成酒六斛六斗……除米麴本贾,计其利而什分之。”
2.米制的酒母。《释名·释饮食》:“酒,酉也,酿之米麴。”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穀四·麴》:“麵麴、米麴……主治:消食积、酒积、糯米积,研末酒服立愈。”
3.鼠麴草的别名。见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草五·鼠麴草》。
米麴是传统发酵工艺中的重要原料,指以蒸煮后的大米为基质,经霉菌(主要为米曲霉)培养而成的固态发酵剂。根据《中国酿造大典》定义,米麴在微生物作用下可将淀粉转化为糖类,为后续酒精发酵提供基础。其制作需经历浸米、蒸煮、摊凉、接种、制曲五个环节,温度控制在28-35℃间,湿度维持在85%以上,以促进菌丝均匀生长。
在应用层面,米麴具有双重功能:
日本国立食品研究所数据显示,米麴含有的淀粉酶活力可达2000-3500U/g,这种特性使其在东亚饮食文化中广泛应用,包括日本清酒酿造、味噌制作,以及中国黄酒生产工艺。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记载的"作黄衣法",即是对早期米麴制作工艺的文字实录。
现代食品工业中,米麴菌(Aspergillus oryzae)已被认定为GRAS(一般认为安全)微生物,其基因组测序成果发表于《自然》期刊,证实其代谢路径的多样性。
“米麴”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酿酒原料与酒母
植物别名
成语中的比喻义
补充说明
“麴”本身指发酵用的曲(如麦麴、米麴),是酿酒关键材料,又称酒母。现代超市的“米酒”与米麴相关,但需通过发酵工艺制成,二者并非完全等同。
若需进一步考证成语用法,建议查阅更多古代文献佐证。
傍不肯逼宫不是个儿不争气持宪醋溜鱼奠馔东阳瘦独白草咄咄书空耳音范形丰城狱蛤粉固壁清野还白猴梅化蝶回采胡敲姜黄静畅敬同进折吉凶祸福看落螺钉戮社闵默幂平均谋朝曩时皮鞾破鉴清涂清退亲好寝幄栖丘饮谷蹂藉睿广若或殇宫十二牧饰羔时装表演收求寿山石天下大势提纲擿举通俗图谍外江老瓮精问牛五浄遐畼消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