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鼓动唇舌。 明 王世贞 《慰明卿再谪长短歌二章和李于鳞》:“何方魑魅不抚掌,何处猿猱不鼓脣。”
“鼓脣”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鼓动唇舌,通常指通过言语搬弄是非、夸夸其谈或煽动他人。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该词字面意为“振动嘴唇”,引申为用言语挑拨、议论或传播不实信息。例如明代王世贞在《慰明卿再谪长短歌二章和李于鳞》中写道:“何方魑魅不抚掌,何处猿猱不鼓脣”,通过比喻手法讽刺了搬弄是非的行为。
语境与用法
相关扩展
如需更全面的释义或例句,可参考权威词典来源如。
鼓脣(gǔ chún)是一个常见的汉字词语,由“鼓”和“脣”两个字组成。
部首:鼓字的部首是“手”,脣字的部首是“口”。
笔画:鼓字有8画,脣字有13画。
来源:鼓脣一词的来源比较多样,可以指击打嘴唇发出鼓声或鼓动嘴唇发出声音,也可以指用手掌轻拍别人的嘴唇,以示赞许或鼓励。
繁体:鼓脣的繁体字为「鼓唇」。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时的鼓脣字并非现代的简化字形式,而是「鼓脣」两个字分离写,也就是「鼓」和「脣」两个字分别写在一起。
例句:他用手鼓脣示意大家保持安静。
组词:鼓动、鼓掌、鼓励、嘴唇、击打。
近义词:拍嘴、拊唇、扣嘴。
反义词:闭紧。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