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my elder brother] 对人谦称自己的哥哥
(1).对人称己兄。《三国志·吴志·诸葛恪传》“文书繁猥,非其好也” 裴松之 注引 晋 虞溥 《江表传》:“ 诸葛亮 闻 恪 代 详 ,书与 陆逊 曰:‘家兄年老,而 恪 性疎,今使典主粮穀,粮穀,军之要最,僕虽在远,窃用不安。’” 明 贾仲名 《萧淑兰》第一折:“你读书人不会諂,为非事无行止,见家兄有甚脸。”《三侠五义》第三十回:“小弟叫来人带信回禀家兄,説与吾兄巧遇。”
(2).借指金钱。因钱别号孔方兄,故有此称。《太平御览》卷八三六引 晋 成公绥 《钱神论》:“路中纷纷,行人悠悠,载驰载驱,唯钱是求。朱衣素带,当涂之士,爱我家兄,皆无能已。” 晋 鲁褒 《钱神论》:“虽有中人,而无家兄,何异无足而欲行,无翼而欲翔。”《西湖二集·巧妓佐父成名》:“有家兄打圆就方,非奴家数白论黄。”参见“ 孔方兄 ”。
“家兄”一词的释义可从以下两个层面解析:
核心含义(现代常用)
作为谦辞,用于向他人称呼自己的哥哥。该用法最早见于《晋书》,如《何充传》中“家兄在郡定佳”,体现古代士族对话中的谦称传统。现代汉语中仍保留这一用法,常见于正式或书面语境,如“家兄近日将赴京述职”。
特殊引申义(古代用法)
晋代鲁褒《钱神论》中曾以“家兄”代指钱币,因钱别号“孔方兄”,故衍生出此隐喻。如文中“见我家兄,莫不惊视”即通过拟人化表达金钱的权威性。此用法属特定历史语境下的文学修辞,现代已鲜少使用。
需注意:当代日常交流中若使用“家兄”,通常仅指向血缘兄长,其古义借指金钱的用法多出现于文言文研究或特定文学作品中。
家兄是一个汉语词汇,常用于北方方言中,人们用它来称呼自己的家中的哥哥。这个词汇可以看作是“家”的扩展,加上“兄”的意思,表示兄弟之间亲密关系的称呼。
将家兄两个字进行部首拆分:家(宀、对联)和兄(口、一、子),共计6个笔画。
家兄一词的来源非常简单明了,家指的是兄弟所共同生活的家庭,兄则表示亲兄弟之间的关系。合并起来,表示兄弟在家庭环境中的亲密关系。
繁体字中,“家兄”这个词依然是用“家”和“兄”两个字组成,没有发生变化。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家兄”这个词的写法并没有太大的变化,仍然是由“家”和“兄”两个字组成。
他是我亲爱的家兄,我们一起成长,经历了无数的喜怒哀乐。
家兄可以和其他词语组合形成新的词组,例如:家兄弟、家兄妹、家兄家弟等。
家兄的近义词包括:哥哥、兄长。
家兄的反义词可视具体语境而定,例如妹妹、弟弟等。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