奠鼎的意思、奠鼎的详细解释
奠鼎的解释
传说 夏 禹 铸九鼎象征九州,历 商 至 周 ,都作为传国重器,置于国都。后因以称定都或建立王朝为“奠鼎”。 明 张居正 《恭述祖德诗》:“奠鼎卜 燕 朔,犁庭扫凶夷。”《清史稿·礼志一》:“ 世祖 奠鼎 燕京 ,建圜丘 正阳门 外南郊,方泽 安定门 外北郊,规制始拓。”
词语分解
- 奠的解释 奠 à 向死者供献祭品致敬:祭奠。奠酒。 稳固地安置:奠都(?)。奠基。奠定(使稳固安定,如“奠奠基础”)。 笔画数:; 部首:大; 笔顺编号:
- 鼎的解释 鼎 ǐ 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一般是三足两耳:铜鼎。鼎食(列鼎而食,指豪侈生活)。鼎镬。 锅:鼎罐。鼎锅。 古代视为立国的重器,是政权的象征:鼎彝。九鼎。定鼎。问鼎。鼎祚(******)。 象征三方并立、互相对峙
网络扩展解释
“奠鼎”是一个具有历史典故的汉语词汇,其含义与权力确立、王朝建立密切相关。以下是综合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奠鼎(diàn dǐng)字面意为“安放鼎器”,引申为稳定确立权力、地位或国家基础,也可特指定都或建立王朝。
二、典故起源
-
夏禹铸鼎
传说夏禹治水后,铸造九鼎象征九州,成为传国重器,置于国都。后世将定都或建立王朝称为“奠鼎”(《清史稿·礼志一》等记载)。
-
秦始皇巩固统治
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铸造巨鼎,象征国家权威与统一,进一步强化了“奠鼎”与权力稳固的关联。
三、用法与示例
- 历史文献
明代张居正《恭述祖德诗》中“奠鼎卜燕朔”,清代《清史稿》中“世祖奠鼎燕京”,均指定都北京。
- 现代引申
可比喻奠定事业基础或开创重要局面,如“企业奠鼎行业领先地位”。
四、结构及发音
- 字形结构:奠(上下结构)+ 鼎(半包围结构)。
- 拼音:diàn dǐng;注音:ㄉ一ㄢˋ ㄉ一ㄥˇ。
五、相关延伸
- 近义词:定鼎、立国、奠基。
- 文化象征:鼎在古代代表政权与礼制,故“奠鼎”蕴含深厚的政治与文化意义。
如需更完整的历史用例,可参考《史记》《清史稿》等文献原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奠鼎是一个汉字词语,字面意思是安放鼎器的意思。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左边是“奠”字,右边是“鼎”字。其中,“奠”的部首是“大”,笔画数为8划;“鼎”的部首是“金”,笔画数为12划。
“奠鼎”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鼎是古人用来烹饪和祭祀的庄重器具。在古代,奠鼎是指将鼎器安放在指定的位置,代表着一种庄严、重要的仪式行为。
“奠鼎”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区别。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与现代稍有不同,但字的基本形状和意思是相同的。
以下是一些关于“奠鼎”的例句:
1. 古代的君王在重要的祭祀仪式上,会奠鼎祭祀祖先。
2. 奠鼎的仪式承载着富有纪念意义的历史传统。
3. 奠鼎礼仪代表着一种庄重的态度和敬意。
与“奠鼎”相关的组词有:祭奠、鼎立、开奠等。
近义词可以是:祭鼎、安鼎等。
暂时没有找到“奠鼎”的明确反义词。
希望这些信息对您有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白头到老鬓鬣不穷不委蚕妾残荼冲啮雏发打狗耽延督録泛漾付法父天告密膏秣胳肢寒星鹤性画虎类犬怀恨在心活财神脚花家务活借约咎悔隽壮句爪开号可朱浑窾郄魁肥酷喜兰荪鍊句六韵诗龙趋履岁明算磨昏抉聩没乱死脑瓜琵琶求竭日照三尺雪噬狗寿头寿脑提学通明殿頽墉屯正翫岁愒月僞庭五臭夏黄公纤恶显用消化不良些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