鉢龙的意思、鉢龙的详细解释
鉢龙的解释
钵中之龙。事本 北魏 崔鸿 《十六国春秋·前秦·僧涉》:“ 僧涉 (一作 沙公 )者,西域人也……能以祕祝下神龙。每旱, 坚 常使之呪龙。俄而龙便下鉢中,天輒大雨”。
词语分解
- 鉢的解释 鉢 ō 见“钵”。 笔画数:; 部首:釒; 笔顺编号:
- 龙的解释 龙 (龍) ó 传说中的一种长形、有鳞、有角的神异动物,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作雨:龙舟。龙灯。龙宫。龙驹(骏马,喻才华出众的少年)。画龙点睛。龙蟠虎踞。 古生物学中指一些巨大的有四肢有尾或兼有翼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鉢龙”一词,目前可查的权威文献和词典中暂未收录明确解释。根据现有资料推测,可能存在以下情况:
-
用字准确性需确认
- “鉢”是“钵”的繁体字,通常指僧人的食器(如紫金钵)。若结合“龙”字,可能指向与佛教相关的传说或器物装饰纹样,但缺乏直接文献依据。
-
可能存在的关联词汇
- 若为“逴龙”,则指《楚辞》中北方寒山或神名,一说为“烛龙”(身长千里、人面蛇身的赤色神)。
- 若为“漦龙”,则指吐涎沫的恶龙,见于清代诗句。
- 若为“箨龙”,则为竹笋的别称,典出唐诗宋词。
-
建议与补充
- 请确认是否为上述相似词汇的笔误,或提供更多语境线索。
- 若指器物纹样中的龙,可参考“钵盂纹饰”相关研究;若属文学创作词汇,需结合具体文本分析。
由于当前资料有限,建议通过更权威的文史词典或具体文献进一步查证。
网络扩展解释二
《鉢龙》这个词的意思
该词《鉢龍》(pó lóng)可指代一种古代器皿,用于供奉佛教的汤水或盛放供品。这种器皿类似于碗或盘子,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鉢龍在佛教寺庙中广泛使用,代表着虔诚信仰和供奉。
拆分部首和笔画
该词的拆分部首为钅(金)、龙(龍),鉢龍共有14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鉢龍》一词的来历源于佛教文化,是汉字演变发展的结果。在繁体中,鉢龍的字形保留更多传统汉字的特点,通过独特的构造和书写方式,传递出古老而庄重的意向。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鉢龍的字形略有些不同。其中,“鉢”字的部分尚未分裂为“钅”和“龙”的构造,整体形状趋向更加简化,而“龍”字仅有9个笔画。
例句
1. 我们在庙里看到了一只华丽的鉢龍,它给人一种神圣而庄重的感觉。
2. 在佛教仪式中,鉢龍被用来盛放供品,以示对佛教信仰的敬意。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鉢盆、鉢座、龍腦
近义词:鉢器、佛具、鉢盂
反义词:凡器、俗器、常用器皿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