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劝戒谏正。《新唐书·田弘正传》:“ 季安 侈汰,鋭杀罚, 弘正 从容规切,军中赖之,翕然归重。” 宋 欧阳修 《论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牵复札子》:“方今言事者规切人主则易,欲言大臣则难。” 清 刘大櫆 《少宰尹公行状》:“暇时益读书稽古,究斯道之指归,务在躬行实践,所与四方之士大夫,往还书问,无非相规切以义。”
“规切”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guī qiē,其核心含义是劝戒谏正,即通过规劝和直言来纠正他人行为或思想。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常见用法
多用于描述对上级、尊长或同辈的直言劝告,常见于古代文献中。例如:
《新唐书·田弘正传》:“季安侈汰,鋭杀罚,弘正从容规切,军中赖之。”
欧阳修《论台谏官唐介等宜早牵复札子》:“规切人主则易,欲言大臣则难。”
历史语境
古代多用于臣子劝谏君主或同僚间的直言批评,体现儒家“忠言逆耳”的伦理观。
现代误读
部分现代解释(如)将其拆解为“遵守规矩、认真切实”,可能与原意存在偏差。需注意结合古籍用例理解本义。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古籍用例或延伸含义,可参考《新唐书》《欧阳修文集》等文献。
《规切》这个词的意思是按照某种规则、标准或准则来进行分割、切割或整理。它用来形容对事物进行有序的处理或整齐地分割。
《规切》这个词包含了两个部首,左边的部首是“见”,即象形,右边的部首是“刀”,即刀剑。整个词的拼音是“guī qiē”,其中“规”的拼音是“guī”,“切”的拼音是“qiē”。
根据部首查字法,可以将《规切》拆分成“见”和“刀”两个部分,分别对应于这两个字的拼音。
根据笔画数,部首“见”有四画,“刀”有两画,整个词的总笔画数为六画。
《规切》这个词的来源比较晚,是由规(做事的准则、标准)和切(切割、割裂)这两个词组合而成的。它的意思是按照规定的标准进行切割。繁体字形为《規切》。
在古代,汉字写法及形态有所不同,相比现代的字形,古代写法更加造型生动。对于《规切》这个词来说,古代的字形可能会有所不同,但基本的意思和拼音是一致的。
1. 请按照规切来将蔬菜切成均匀的大小。
2. 这家餐厅的厨师非常专业,每一道菜都是经过规切的。
组词方面,《规切》可以和其他词语结合,例如:
规矩、规律、规则、切割、刀具、切换等。
近义词:规范、标准、常规、准则。
反义词:任意、随意、无序、杂乱。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