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嘱人刻版;刊印。 明 李贽 《与周友山》:“日者有友欲为命梓,若梓出,则 卓吾 纵无外护,亦永远可住 龙湖 。”
"命梓"是古代汉语中的专业术语,指将书稿交付刻版印刷的工序,属于雕版印刷流程中的核心环节。该词由"命"(下令、指派)与"梓"(梓木,古代常用雕版材料)组合而成,最早见于明代文献《少室山房笔丛》,其中记载:"凡书之成,必先命梓而后传世"。
从汉语构词法分析,"命梓"属动宾结构复合词,强调对雕刻工序的正式指令。清代考据学家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特别指出:"梓为文木,所以书版,命梓者,令匠施刀于板也",明确指出其工序包含稿件校勘、板材遴选、刻工分派三大要素。
该词汇在版本学领域具有特殊价值,明代藏书家毛晋编撰《汲古阁校刻书目》时,曾记录"凡得珍本,必命梓于吴门良工",印证了苏州地区作为明清雕版中心的史实。现代学者在《中国印刷通史》中将其定义为"出版流程中的关键决策节点",标志着书籍从编纂阶段进入物质生产阶段。
需注意该词与现代"付印"概念存在差异,前者特指木质雕版的制作指令,后者涵盖各类印刷技术。北京故宫博物院藏《武英殿聚珍版程式》档案中,仍可见"命梓监造"的官方批文原件,此为清代中央官刻的重要实证材料。
“命梓”是一个汉语词语,主要有两种解释,需根据具体语境区分:
拼音:mìng zǐ
解释:嘱托他人刻版印刷,即刊印作品。
部分资料提到“命梓”为成语,意为“命运不可改变”,并关联《左传》中昭公为儿子用梓木制棺的故事。
建议优先采用第一种释义,若涉及古籍或成语,建议进一步考据文献来源。
安居乐业白腹百骸豹袖备尝鞭弭鄙昧不过如此参谪晨参暮省称猫崇笃捶勒单行法大榷大信钓台蹲距发绣公啓钩栈怪论华镳皇阶辉鑴架屋稽殿节育精疲力尽科讁穬麦老脸皮辽东华表历级卤硷面颜抹门儿拿权披緜乾粉樵树奇幻清圣躯脰容栉入套散黛烧房沙土沙壅舌尖口快申固省訾神经失常收孰霜奁诉闻瘫痪向道县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