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犹身躯。脰,颈项。 清 张笃庆 《明季咏史》之十:“将军力战损躯脰,竖子迎降类犬羊。”
“躯脰”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qū dòu,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或文献出处,可参考《明季咏史》及相关词典释义。
《躯脰》是指人体的身体,是对人的身体的正式称呼。
《躯脰》的拆分部首是“⺼”(肉)和“月”(肉),总共有14个笔画。
《躯脰》一词的来源比较晚,最早见于清代郑振铎的《康熙字典》中。在《康熙字典》中,对于《躯脰》的释义是“身体”。因此,可以看出,这个词的使用时间并不久远。
繁体字中,对于《躯脰》的写法和简体字一样。
在古时候,对于《躯脰》的写法也许和现在的写法有所不同,但是这种写法已经很少使用了,我们无法确切地得知其古代汉字写法。
1. 他的躯脰康健,活力十足。
2. 长时间的坐着对躯脰不好。
组词:身躯、体躯、身体
近义词:肉体、躯体、躯干
反义词:灵魂、精神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