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安帖的意思、安帖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安帖的解释

(1).安定、平静。 汉 焦赣 《易林·离之无妄》:“安帖之家,虎狼与忧。”《魏书·游肇传》:“且新附之民,服化犹近,特须安帖,不宜劳之。” 宋 司马光 《申明役法札子》:“一两月间,州县定差已了,别无词讼,人情安帖。” 清 蒲松龄 《聊斋志异·胭脂》:“判牒既下,意始安帖。”

(2).妥贴。 北齐 颜之推 《颜氏家训·风操》:“吾见名士,亦有呼其亡兄弟为兄子弟子门中者,亦未为安帖也。”

(3).踏实。 老舍 《四世同堂》十一:“ 晓荷 心中还不十分安帖,可是又不敢劳动皇后御驾亲征,只好答应下来。”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安帖”是现代汉语中较为少用的书面词汇,其核心含义指事物处于安稳、妥帖的状态。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释义,该词可拆解为“安”与“帖”两个语素:“安”表安定、平静,“帖”含妥帖、服帖之意,组合后形成形容事物达到和谐平衡的复合词。

从用法角度分析,“安帖”具备以下语言特征:

  1. 词性功能:多作形容词,如“内心安帖”“局势安帖”,偶见动词用法表示“使安定”,如“安帖民心”。
  2. 语义侧重:强调由内而外的稳定状态,既可用于具象场景(如“婴孩安帖地睡着”),也适用于抽象情境(如“账目明细安帖”)。
  3. 语体色彩:带有典雅文言的书面语特征,常见于文学作品或正式文书。

该词的近义词体系包括“安稳”“妥帖”“宁帖”等,其中“宁帖”在《汉语大词典》中被标注为“安帖”的异形词。考察词源发展,《说文解字》中“安”字本义为“静也”,“帖”字从巾表依附,二者结合后约在唐宋时期形成复合词,明清小说中用例渐增。

参考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

“安帖”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三层含义,结合不同时期的文献使用场景可具体解释如下:

1.安定、平静

指事物或情绪处于稳定、平状态。例如:

2.妥贴

表示安排、处理得当,符合规范或要求。例如:

3.踏实

形容人的心态或行为沉稳、不浮躁。例如:

读音与结构

使用建议

该词多用于文学或正式语境,现代口语中较少见。需根据上下文区分具体含义,如描述情绪、事务处理或心理状态。

如需更多例句或历史文献出处,可参考汉典及《聊斋志异》等作品。

别人正在浏览...

安神定魄柏树台草绿偿冤瞠目结舌嗔拳不打笑面崇好冲口而出倒栽恶障分枝腐鼠公共道德酣奭合伯膊合礼横纹肌荒忽回生监籍奸咎椒壶劫火节镇稽慢讵得科察空法愧屈蜡本唠咯连衽立誓摩挲石凝咽贫産前额纤手清邪气圈启体球仗七王儒行三谏善职摄护腺绳勒示波器守茔户霜穗死库容蹄闲三寻蜗牛庐吴练相絶香童先王啸台犀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