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蜗牛庐的意思、蜗牛庐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蜗牛庐的解释

形圆似蜗牛的简易庐舍。亦泛指简陋的房屋。常用以谦称自己的居处。《三国志·魏志·管宁传》“尺牘之迹,动见模楷焉”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魏略》:“ 先 等作圜舍,形如蜗牛蔽,故谓之蜗牛庐。”《北齐书·蔡儁传》:“ 高祖 客其舍,初居处於蜗牛庐中, 苍鹰 母数见庐上赤气属天。” 宋 黄庭坚 《次韵文潜同游王舍人园》:“初开蜗牛庐,中置师子牀。” 鲁迅 《<二心集>序言》:“不久,可以出现的,恐怕至多只有几个‘蜗牛庐’。”亦省作“ 蜗庐 ”。 唐 钱起 《玉山东溪题李叟屋壁》诗:“野老採薇暇,蜗庐招客幽。” 宋 陆游 《数日不出门偶赋》诗之三:“湖上蜗庐仅自容,寸怀无奈百忧攻。” 清 黄景仁 《客斋偶成》诗:“到处蜗庐感滞淹,晓凉差喜失朱炎。”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蜗牛庐”是一个汉语词汇,源自古代文学和日常用语,常用来比喻简陋、狭小的住所或隐居之地。其字面意思指蜗牛的壳,引申为形容像蜗牛壳一样微小、简单的居所,强调其朴素、低调的特性。在汉语词典中,这一词汇体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比喻义。

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的定义,“蜗牛庐”指“蜗牛的壳,比喻简陋的房屋或隐居的处所”,常用于描述隐士或贫困者的生活环境,突显其与世无争、安贫乐道的意境。例如,在古典文献中,它常出现在描述隐逸生活的场景,如道家思想中强调的简朴生活观。这一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仍被使用,多见于文学作品或口语表达,以形象化地传达居住条件的寒酸或精神上的超脱。

从词源角度看,“蜗牛庐”结合了“蜗牛”(一种缓慢爬行的软体动物)和“庐”(小屋或草屋),通过比喻手法,将自然界的蜗牛壳与人类居所相联系,反映了汉语中常见的借物抒情的修辞方式。权威来源如《汉语大词典》也将其归类为“比喻性名词”,强调其在语言中的象征意义,常用于诗词或散文中以增强意境。

总之,“蜗牛庐”不仅是一个描述性词汇,还承载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对简朴、隐逸生活的推崇,是汉语词汇体系中一个生动的文化符号。

网络扩展解释

“蜗牛庐”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简陋的居所,并带有自谦的意味。以下为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蜗牛庐”指形状圆如蜗牛壳的简易房屋,或泛指狭小、朴素的住所。该词常被用作对自己居所的谦称,表达居处虽简但足以容身的态度。

2.历史典故

源自《三国志·魏志·管宁传》裴松之注引三国魏鱼豢《魏略》:隐士焦先建造圆形庐舍,形似蜗牛壳,故称“蜗牛庐”。后世以此代指隐士或贫寒者的居所。

3.文学引用

4.用法总结

补充说明

“蜗牛庐”与“瓜牛庐”相通(因“瓜”“蜗”古音相近),《北齐书·蔡儁传》中也有类似记载。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三国志》《北齐书》等古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百末颁赏饱经忧患背乡离井冰排子簸籭城洫侈美出萃翠莹莹大斗淡淡蜑妇电灌站缔垒敌力角气顶嘴夺却饿殍满道返俗飞谷旱季汉京和软合适鸿章巨字环挐胡拨四胡汉民绘本监括禁脔聚蚊成雷窥塞烈气龙山文化麦行名师桥泄趣造肉食动物柔需汝南评社鬼石鳞孀寡疏华随地素骥素骐太乙炉堂邑田制外利猥役务去陈言下番宪断晓解锡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