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铭诔的意思、铭诔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铭诔的解释

铭和诔。泛指记述死者经历和功德的文章。《荀子·礼论》:“其铭誄繫世,敬传其名也。” 杨倞 注:“铭,谓书其功於器,若 孔悝 之鼎铭者;誄,谓誄其行状以为諡也。”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诔碑》:“ 周 世盛德,有铭誄之文。” 章炳麟 《文学总略》:“《七略》惟有诗赋,及 东汉 铭誄论辩始繁, 荀勖 以四部变古, 李允 、 谢灵运 继之,则集部自此箸。”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铭诔"是中国古代两种重要的应用文体,常并称使用,主要用于记述功德、寄托哀思,具有鲜明的礼仪性和褒扬性。以下从汉语词典角度对其详细解释:


一、单字释义

  1. 铭(míng)

    • 本义:刻写在金石等坚硬载体上的文字。《说文解字》释为"记也",强调其"刻识不忘"的功能。
    • 文体特征:以颂扬功德为主,内容庄重简练,如墓碑铭(如韩愈《柳子厚墓志铭》)、器物铭(如《礼记·大学》"汤之盘铭")。

      (来源:《说文解字注》,中华书局)

  2. 诔(lěi)

    • 本义:累列逝者生平行迹以表哀悼。《文心雕龙·诔碑》称"诔者,累也;累其德行,旌之不朽也"。
    • 文体特征:早期为定谥依据(《礼记·曾子问》"贱不诔贵"),后发展为哀祭文,如颜延之《陶徵士诔》。

      (来源:《文心雕龙义证》,上海古籍出版社)


二、"铭诔"合称的深层含义

二者虽独立成体,但常因功能互补而并称:


三、经典文献例证

  1. 《文心雕龙·诔碑》:

    "夫属碑之体,资乎史才,其序则传,其文则铭。……铭德慕行,文采允集",明确将铭诔视为碑文的核心要素。

  2. 曹丕《典论·论文》:

    批评文人"寄身于翰墨,见意于篇籍,不假良史之辞,不托飞驰之势,而声名自传于后",侧面反映铭诔的传世功能。

    (来源:《文心雕龙注》,人民文学出版社;《典论评注》,中华书局)


四、文化价值与影响

铭诔文体承载着古代"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的价值观,是研究传统礼制、文学审美及伦理思想的重要载体。唐宋以降,虽逐渐融入其他文体(如祭文、墓表),但其"颂德述哀"的核心功能仍深刻影响后世哀祭文学。

(来源:《中国文学批评通史》,上海古籍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铭诔”是中国古代用于纪念和哀悼逝者的文体,通常由“铭”与“诔”两部分构成。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2.用途与背景

3.文体特点

4.与其他悼文的区别

铭诔是融合赞颂与哀思的复合文体,既有历史记录功能,又承载礼仪教化的社会意义,体现了古代“慎终追远”的文化传统。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文献案例,可参考《荀子》《文心雕龙》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览...

保保璧联碧筩不象话参旗出腹子春坊打恭单刀单语东园秘器风帏服猛黼藻彀马光彩照人桂心国备顾山钱湖海士回跌僵持浆胎拣选教辞戛玉敲金洁水基金会津关浄院今夕计食旧来九死未悔湨梁狂稚柳叶吊梢眉被发跣足钱卜晴霭清圣权仪屈害让坐绍剧圣衷甚是时休水筒説议四端所欢逃徙拓片铁瓮城殢酒卫玉闻孙文章山斗小学而大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