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貌閲的意思、貌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貌閲的解释

验看人的面貌,以核实户籍册上登记的人数和年龄。这是 隋 唐 时为防止民间漏报户口、隐瞒年龄以逃避赋役所采取的措施。《北史·裴蕴传》:“时犹承 文帝 和平后,禁网疏阔,户口多漏。或年及成丁,犹诈为小,未至於老,已免租赋。 藴 歷为刺史,素知其情,因是条奏,皆令貌閲。若一人不实,则官司解职,乡正、里长皆远流配。”《资治通鉴·陈长城公至德三年》:“ 隋 主命州县大索貌閲。” 胡三省 注:“貌閲者,閲其貌以验老小之实。”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貌閲”一词在不同语境下有不同解释,需结合历史文献和现代用法综合理解:

一、历史制度中的含义(主要义项)

根据《北史》《资治通鉴》等史料记载,该词是隋唐时期的户籍管理制度:

  1. 字面释义:通过核验百姓面貌特征(如皱纹、体态等),核实户籍登记信息是否与实际情况一致。
  2. 实施背景:为应对民间通过谎报年龄(如将成年谎报为幼童)、隐匿人口等手段逃避赋税和徭役的现象。
  3. 具体措施:若发现户籍登记与面貌不符,相关官吏会被解职,乡官甚至会被流放,可见执行力度之严。

二、现代引申义(存争议)

部分现代词典将其解释为成语,意为“只注重外表不考察内在”。但需注意:

三、特殊说明

中“才学相貌都好”的解释存在明显谬误,可能将“才貌双全”误植于此词,建议忽略。

建议在学术写作或历史研究中,优先采用第一类历史制度释义;若在文学创作中使用引申义,需标注为现代引申用法。

网络扩展解释二

<文化寻秘>揭秘汉字:《貌閲》

貌閲的意思

貌閲(mào yuè)是一个汉字词语,既可以作为动词使用,指查看、审视外貌;也可以作为名词使用,指外貌、容貌。

拆分部首和笔画

貌閲的部首是 "豕" 和 "門"。其中,「豕」表示猪,「門」表示门。貌閲的总笔画数为13。

来源和繁体

貌閲作为汉字词语,来源于古代汉语,而繁体字为「貌閲」。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貌閲」的汉字写法可能略有差异。例如,「貌」可以写作「貌」或「貌」,而「閲」可以写作「閲」或「閲」。

例句

1. 心生好奇,他貌閲着那个神秘的盒子。

2. 每个人都看到了她华丽的外貌,却不了解她内心的困扰。

组词

近似组合为「貌容」、「閲读」。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外观、形象

反义词:真面目、本质

以上是关于「貌閲」的详细解释和一些相关信息。

别人正在浏览...

败德辱行暴库秉枹博进不为不与参讲持摄垂名青史彫甍丁米芳苞繁鸟犯颜极谏飞凫赓扬孤城鹤顾鸿慈忽的呼哨嘉景燋熬藉使积贿几利金城笄女骏作开恩逵衢朗日俚人磨棱刓角攀奉迫急铺仓起除亲附清勤清适擒生踏伏取节人立忍心害理刹帝利摄牒神怀石劫说人家竦峭泰帝烫花掏唤挺括铜驼草莽頽瘁袜口衔刀闲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