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经商。 明 李东阳 《退庵处士赵公墓志铭》:“甫弱冠輒共任家政,远涉湖海,为 陶 猗 术。既负艺识,儕类归服,家日裕。” 清 昭槤 《啸亭续录·王功伟》:“自以为善 陶 猗 之术,屡开市店,貲财为人紿尽,而先生自以为倍获,人前津津道之,其志终不衰也。”参见“ 陶猗 ”、“ 陶朱公 ”。
“陶猗术”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与古代经商相关,具体解释如下:
陶猗术(拼音:táo yī shù)指经商之道或经商活动。该词由“陶猗”与“术”组合而成,其中“陶猗”代指古代两位著名富商——陶朱公(范蠡)和猗顿,而“术”则指方法、技艺。
历史典故
“陶猗”并称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两位巨贾:
文献用例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史记·货殖列传》对陶朱公的记载,或《汉书》《晋书》中相关商业活动的描述。
《陶猗术》是一个汉字词语,它有着特定的意义。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词的含义,我们来分析它的构成和来源。
《陶猗术》由3个部首组成,分别是“⺛”、“⺣”和“⻍”。这三个部首分别代表着犭、手和者。它共有14个笔画。
《陶猗术》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汉字演变过程。在古时候,字形并不完全与现在相同。它的古字形是“猊术”,用于表示一种祭祀仪式,是古代中国中原地区部分族群的风俗。随着时间推移,字形逐渐演化成了现在的样子。
在繁体字中,《陶猗术》的字形基本保持不变,仍然是“猊术”的形状。
古代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稍有不同。对于《陶猗术》这个词,古代的写法更贴近它的古字形“猊术”。古代人们采用毛笔和宣纸进行书写,笔画流畅而有韵律。
以下是两个使用《陶猗术》的例句:
1. 他擅长陶猗术,是一位优秀的祭祀师。
2. 这个部落举行了一场隆重的陶猗术仪式。
由于《陶猗术》是一个特定的词语,通常不会用于组词。但是可以通过搭配其他词汇来形成新的词组,例如“陶猗术仪式”、“陶猗术技巧”等。
《陶猗术》的近义词是“祭祀”、“祭奠”等,它们都可以用来表示类似的仪式活动。《陶猗术》的反义词则没有一个具体的对应词汇。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