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谓善于凭借正反两方面的条件,及时因势利导,以达目的。二,指阴、阳。亦具体指吉与凶、善与恶、得与失等。语本《易·繫辞下》:“因贰以济民行,以明失得之报。” 孔颖达 疏:“贰,二也。谓吉凶二理,言《易》因自然吉凶二理以济民之行也。欲令趋吉而避凶,行善而不行恶也。”《文选·任昉<王文宪集序>》:“体三才之茂,践得二之机。” 李善 注:“子曰:‘知几其神乎! 颜氏 之子,其殆庶几乎!有不善,未尝不知,知而未尝復行。’ 韩康伯 曰:‘在理则昧,造形则悟, 颜子 之分也,失之於几,故有不善,得之於二,不远而復,故知之未尝復行也。’”
(2).谓一举而得双虎。 春秋 鲁 大夫 卞庄子 刺虎的故事。见《史记·张仪列传》。《晋书·姚萇载记》:“吾欲移兵岭北,广收资实,须 秦 弊 燕 迴,然后垂拱取之。兵不血刃,坐定天下,此 卞庄 得二之义也。”
“得二”是一个具有双重含义的古代汉语词汇,其解释需结合典籍和典故,具体如下:
指善于利用对立统一的条件,因势利导以达到目的。这里的“二”代表阴阳、吉凶、善恶、得失等对立概念,源自《周易·繫辞下》中“因贰以济民行”的思想。孔颖达在注疏中提到,《周易》通过吉凶二理引导民众趋吉避凶、行善去恶。例如《文选·王文宪集序》中“践得二之机”,即强调把握对立面的辩证关系以成事。
指卞庄子刺虎的典故,出自《史记·张仪列传》。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卞庄子利用两只老虎争斗后两败俱伤的机会,一举捕获双虎,后引申为“坐收渔利”的策略。如《晋书·姚萇载记》中引用此典,形容以智谋轻松取胜。
如需进一步了解具体典籍原文或典故细节,可查阅《周易》《史记》等文献。
得二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得(de/dei)和二(èr)。其中,得是汉字中的一个常用字,拆分部首为⼱,总笔画数为9,是一个形声字,其本义为获得、得到的意思。
二是一个数词,表示数字2。它的拆分部首为⼆,总笔画数为2。
得二这个词的来源与《尚书·虞书·大禹谟》有关。在这本经典著作中,大禹在治理水患时,发明了一种称为“得二”的灌溉方法。由于这种方法起到了很好的效果,人们便用得二来表示获得成功的意思。
得二在繁体字中的写法为「得貳」。
在古时候的汉字写法中,得的上部分使用了「⼔」作为偏旁,表明了与言语相关的意义。二则类似于现代的写法,由两个平行的直线构成。
1. 他通过努力工作得二了晋升的机会。
2. 她经过长时间的学习才得二了高分。
得二可以和其他词语组合成新的词语,如得胜、得利、得失等。
得二的近义词包括取得、获得、赢得等。
得二的反义词可以是失去、丧失等。
安分守理豹饰陛荣尺二秀才漴漴冲帝憃弱槌毁黛紫亶厚倒置干戈东武断埯队礼顿委飞鱼钩風旛革出轨式洪宁洪水位徽行瀖泋货赇简胜静笃迥陌计入类举恋恋不舍廉誉林下高风落水账蔓生煤窑梅园村眇徂迷倦魔劫瀎破南天竹凝涸旁求俊彦切点麒阁秦望碶牐器杖烧地卧,炙地眠奢摩它算定损兑汰拣瘟气温情密意乌啄校雠晓会孝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