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鸣鸠的意思、鸣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鸣鸠的解释

即斑鸠。《诗·小雅·小宛》:“宛彼鸣鳩,翰飞戾天。”《吕氏春秋·季春》:“鸣鳩拂其羽,戴任降于桑。” 高诱 注:“鸣鳩,班鳩也。” 三国 魏 阮籍 《咏怀》之四八:“鸣鳩嬉庭树,焦明游浮云。” 明 刘基 《春日杂兴》诗之二:“鸣鳩语燕声相应,又是人间一度春。”参见“ 斑鳩 ”。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鸣鸠在汉语词典中的释义如下:

一、基本释义

鸣鸠指斑鸠鸟的鸣叫,亦常代指斑鸠本身。该词源于古代典籍,特指鸠科鸟类(如斑鸠),其鸣声低沉,多出现于春季,常被用作农耕或季节变迁的物候标志。

例证:

《诗经·曹风·鸤鸠》:“鸤鸠在桑,其子七兮。”毛传注:“鸤鸠,秸鞠也。”其中“鸤鸠”即鸣鸠的一种古称。

二、文学象征与引申义

  1. 农事象征

    古代文献中,鸣鸠鸣叫被视为春耕开始的信号。

    《礼记·月令》载:“季春之月,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描述其鸣叫与农时关联。

  2. 情感寄托

    诗词中常借鸣鸠抒发思乡或离愁,如欧阳修《鸣鸠》诗:“天将阴,鸣鸠逐妇鸣中林”,以鸠鸟鸣叫喻示离别。

三、现代释义与生物学指向

现代汉语词典明确“鸣鸠”为斑鸠属鸟类的通称,尤其指珠颈斑鸠(Streptopelia chinensis),特征为颈后具黑白斑点,鸣声似“咕咕-咕”,广泛分布于东亚地区。


参考来源:

  1. 《毛诗正义》(汉代郑玄注《诗经》)
  2. 《礼记·月令》(西汉戴圣编订)
  3. 欧阳修《鸣鸠》(《欧阳文忠公集》)
  4. 《汉语大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年版)

网络扩展解释

“鸣鸠”是汉语中一个具有文学意象的词语,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以下内容解释:

一、基本含义

“鸣鸠”即斑鸠的别称,指一种常见的鸟类(斑鸠属)。该词最早见于《诗经·小雅·小宛》:“宛彼鸣鸠,翰飞戾天”,描述斑鸠高飞的情景。

二、古籍文献中的用例

  1. 季节象征:如《吕氏春秋·季春》记载“鸣鸠拂其羽,戴任降于桑”,高诱注明确指出“鸣鸠,班鸠也”,与春季物候相关。
  2. 情感意象:三国阮籍《咏怀》用“鸣鸠嬉庭树”烘托闲适氛围,明代刘基则以“鸣鸠语燕声相应”描绘春日景象。

三、关于“成语”说法的说明

部分资料(如)提到“鸣鸠”作为成语指“两人互相呼唤”,但此解释未见于权威典籍或主流词典(如《汉语大词典》《汉典》),可能是对文学意象的引申解读,需谨慎采用。

四、文学意义

在古诗词中,“鸣鸠”常作为自然意象出现,既用于写景(如陆机《悲哉行》),也暗含时序变迁或情感寄托(如“人间一度春”)。

“鸣鸠”本义为斑鸠,多见于古籍与诗词,主要承担物候记录和文学意象功能。若需引用引申义(如相思),建议结合具体语境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宝林避朝损膳比肩皆是比利时仓鹰常好长生殿初间鉏僇出舆入辇大行星戴玄履黄丹穴鸟调拳动心骇目服服帖帖高骞鬼针草贵重顾览黄漂漂讙咲活脚竹枕肩从齿序降侑简疏謇正假妪解决疾风扫秋叶赍勑搢扑金印涓勺锯佣恐怯郎猫鸾笺鹿葱萝卜盆栽埤狭欠陪乔装改扮切政轻伤洒泪雨三要十二食瘦果殊径丝绦虽休勿休讨本特奏名题塔吐突往常间无算乐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