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刀名。通长一尺九寸五分,刃长一尺四寸。上广下狭,木柄缠革。参阅《清会典图录·武备图》。
扑刀是一个汉语词语,其解释主要包含以下内容:
扑刀指一种古代刀具,通长一尺九寸五分(约63厘米),刃长一尺四寸(约46厘米),刀身“上广下狭”,木制手柄外缠皮革,属于短兵器类。该词最早见于《清会典图录·武备图》,是清代官方文献记载的制式武器。
扑刀在文学作品或影视剧中常被艺术化呈现,但实际形制以清代典籍记载为准。需注意该词与“朴刀”的区别,后者是宋代文献中的长柄刀,二者名称相似但形制不同。
如需进一步了解兵器演变或方言用法,可查看《清会典图录》或方言研究文献。
扑刀是一个形容词,常用来形容或描述某人或某物的样子极其狼狈、惨败或荒凉。
扑刀的拆分部首是手,它共包含了6个笔画。
扑刀一词最早出现在明代李时中的《水浒传》第六七回,被用来形容某人在战斗中手持刀剑被对手狠狠地击败。之后,这个词逐渐被用来形容各种形势悲惨或狼狈的情况。
繁体字形式为「撲刀」。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扑刀的写法为「萃恶掉乌」。
1. 在那场激烈的比赛中,他扑刀的样子让人无法直视。
2. 听说他在面试中表现得相当扑刀,完全没有自信。
组词:扑刀扑火、扑刀逆鳞。
近义词:狼狈、败象。
反义词:成功、繁荣。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