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拢慢捻的意思、轻拢慢捻的详细解释
轻拢慢捻的解释
弹琵琶的两种指法。 唐 白居易 《琵琶引》:“轻拢慢捻抹復挑,初为《霓裳》后《緑腰》。” 清 无名氏 《帝城花样·琵琶庆传》:“当其轻拢慢捻,流盼送媚时,偷睨场后小儿辈,駢肩窥帘,喁喁私语,往往吃吃笑不能自禁。”
词语分解
- 轻的解释 轻 (輕) ī 分量小,与“重(恘 )”相对:轻重。轻型。轻便(刵 )。轻于鸿毛。轻尘栖弱草(喻人生渺小短暂)。 程度浅,数量少:年轻。工作轻。 用力小:轻放。轻声。轻闲。轻描淡写。 负载少,装备简省
- 捻的解释 捻 ǎ 用手指搓转(刵 ):捻麻绳。 搓成的条状物:灯捻儿。 捻 ē 古同“捏”,用拇指和其他手指夹住。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轻拢慢捻"是一个源自中国古代诗词的成语,主要用于形容弹奏琵琶等弹拨乐器时细腻、舒缓、富有韵味的指法动作。其核心在于描绘一种优雅、从容且技艺精湛的演奏状态。
详细释义:
-
字面含义与技法解析:
- 轻: 指力度轻柔、不重。在琵琶演奏中,表现为手指触弦的力度控制精妙,不蛮力按压。
- 拢: 琵琶指法术语。主要指左手手指(通常是食指、中指或名指)按弦后,向内(即向身体方向)滑动或推弦的动作,常用来表现滑音、推拉音等韵味。动作幅度相对较大。
- 慢: 指速度徐缓、不急促。强调动作的从容不迫和节奏的舒缓。
- 捻: 琵琶指法术语。主要指左手手指在按弦位置上轻微、快速地来回揉动琴弦,使声音产生细微、连续的波动(类似于弦乐器的揉弦),营造出细腻、婉转的音色效果。动作幅度小而精细。
- 整体: “轻拢慢捻”四个字,生动地刻画了演奏者左手在琵琶弦上交替或结合运用“拢”和“捻”这两种技法时,所展现出的轻柔力度、舒缓节奏与精妙控制。它强调的是指法的细腻变化和音色处理的韵味。
-
文学出处与意境:
- 该词最著名的出处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诗中描绘琵琶女高超技艺时写道:“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 在文学语境中,“轻拢慢捻”不仅描述了具体的演奏技法,更升华成为一种艺术表现力的象征。它传递出一种优雅、含蓄、深情、富有表现力的艺术氛围,常用来形容音乐(尤其是古典或传统音乐)的婉转悠扬、情感细腻,或泛指艺术处理上的精雕细琢、从容不迫。
-
引申与比喻义:
- 由于其在《琵琶行》中的经典运用和所传达的意境,“轻拢慢捻”常被引申用于形容做事情细致入微、从容不迫、充满韵味和艺术感。例如,可以形容书画创作时运笔的细腻流畅,或为人处世时的温婉含蓄、不疾不徐。
权威性参考来源: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作为权威的汉语工具书,其对“轻拢慢捻”的解释侧重于其作为成语的含义,即“形容弹琵琶的指法或泛指乐声悠扬”。这是理解该词现代通用含义的基础依据。
- 《辞海》(第七版): 这部大型综合性辞典会提供更详尽的解释,包括其出处(白居易《琵琶行》)、具体指法含义以及在文学中的意境。其解释更具学术深度。
- 《中国音乐词典》: 作为音乐专业领域的权威工具书,其对“拢”、“捻”等具体琵琶指法有更精确、专业的定义和描述,是理解“轻拢慢捻”中技术细节的核心参考。
- 《白居易集笺校》(朱金城笺校): 对于理解“轻拢慢捻”在原诗《琵琶行》中的具体语境、情感表达和艺术效果,回归原始文献及其权威笺注是最可靠的来源。
- 袁行霈主编《中国文学史》: 在论述唐代文学,特别是白居易诗歌艺术成就时,会对《琵琶行》及其中的名句“轻拢慢捻抹复挑”进行赏析,阐释其文学价值和艺术表现力,有助于理解该成语的文化内涵。
网络扩展解释
“轻拢慢捻”是一个源自唐代的成语,主要用于描述弹奏弦乐器(如琵琶)时轻巧从容的指法技巧。以下是详细解释:
词义解析
-
字面拆分
- 轻拢:指手指在琴弦上轻轻叩按,调整音高或音色。
- 慢捻:指不疾不徐地揉动琴弦,产生连续的音韵效果。
二者均为琵琶等弦乐器的演奏技法,强调动作的细腻与节奏的舒缓。
-
引申含义
该词常被用来形容演奏者技艺娴熟、姿态优雅,也可借喻对事物从容处理的态度。
出处与用法
相关扩展
- 近义词:轻挑漫剔
- 文化关联
该词在古典诗词和音乐描写中频繁出现,例如宋代《李师师外传》中“轻拢慢捻,流韵淡远”,进一步强化了其艺术表现力。
如需更多例句或文学引用,可参考《琵琶行》原文或相关诗词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百塔寺奔放锛子错采措心积虑倒履驔步恩德如山迩身风谏干刚咯嘣工尹搆衅灌丧顾顾鼓鼗护衣接纳界域吉剧静慤金字招牌极右康斯坦察客轮袴裆缆鱼林宗巾龙套乱点鸳鸯谱门市面老鼠明燥凝峻拍合曝鳃潜绝泣别奇服气蛊麒麟种清话寝户曲沼尚父上梁不正下梁歪伤心惨目沈忌霜砧疏节死板算了泰否贪懫痛挠桅顶务实纤发小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