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建立道义。 汉 贾谊 《新书·修政语上》:“致道者以言,入道者以忠,积道者以信,树道者以人。” 南朝 宋 鲍照 《送别王宣城》诗:“树道慕高华,属路佇深馨。”
“树道”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为建立道义,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树”在此处作动词,意为树立、建立;“道”指道义、法则或准则。组合后,“树道”即强调通过行动或理念确立某种道德规范或价值体系。
文献依据
该词可见于古代典籍,如:
应用场景
多用于书面或文学表达,强调对道德、伦理的主动构建,如描述个人修身、社会治理等场景。
近义词
立道、建德、树义。
需注意“树道”与现代汉语中“林荫道”(如“行道树”)的“树道”不同,后者为名词,指道路两旁的树木,而此处“树道”为动宾结构的复合词。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权威辞书(来源:、)。
《树道》这个词的意思是指种植在两边构成通行道路的树木。通过种植树木,形成一条行人可以通行的道路。
《树道》这个词由部首木和首盖两部分组成。
部首木,表示与木相关的字义。
首盖,表示该字的读音。
《树道》这个词共有12笔。
《树道》这个词的源自古代汉字演变而来。它是由古代文字进化而成的现代汉字,随着时间的推移,笔画形状和书写方式发生了变化。
在繁体字中,树道的写法为「樹道」。
在古时候,树道用古代汉字书写的写法略有不同。它的古字形是「樹道」。
1. 散步时我喜欢在树道上散步,感受大自然的美。
2. 这条树道是城市中的一片绿洲,让人感到宁静。
3. 在夏天,树道为我们提供了一片凉爽的遮荫。
以「树」为首的组词:树林、树叶、树干、树杈等。
以「道」为尾的组词:道路、人行道、交通道、正道等。
行道树、行荫树
空地、无树的道路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