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书·大诰》“厥子乃弗肯堂” 孔 传:“子乃不肯为堂基。”后以指基础。 宋 司马光 《五规·惜时》:“夫民者,国之堂基也;礼法者,柱石也;公卿者,栋梁也。”
“堂基”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分析理解:
本义
“堂基”原指房屋的地基或基础,源自《尚书·大诰》中的“厥子乃弗肯堂”,孔传注解为“子乃不肯为堂基”,即后人用“堂基”代指建筑的基础部分。
引申义
在文学或政治语境中,“堂基”被引申为事物发展的根基或国家的根本。例如,宋代司马光在《五规·惜时》中写道:“夫民者,国之堂基也;礼法者,柱石也;公卿者,栋梁也”,将“民”比喻为国家的基石。
以上内容综合了《尚书》注解、司马光的政治论述及现代用法,可全面理解“堂基”的内涵演变。
《堂基》指的是建筑物的基础或建筑学中的概念,意思是建筑物的基本结构或基石。
《堂基》共由两个汉字组成,其中,第一个字的部首是“土”,第二个字的部首是“立”。第一个字的笔画数为3,第二个字的笔画数为8。
《堂基》一词可以追溯到古代,最早出现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在建筑学方面,堂基是指建筑物的基础,为建筑物提供稳定和坚固的支撑。
繁体中文中,《堂基》的字形和简体中文相似,只是书写风格有所不同。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堂基》的字形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上与现代汉字相似。
1. 这座建筑物的堂基非常坚固,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2. 没有稳固的堂基,建筑物是无法长久存在的。
堂基可以与其他词语组合,形成新的词组,例如:
1. 堂基稳固
2. 堂基设计
3. 堂基工程
与“堂基”相关的近义词包括:
1. 地基
2. 地基石
3. 根基
与“堂基”相对的反义词为:
1. 天空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