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节鼓的意思、节鼓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节鼓的解释

古代乐器。状如博局,中开圆孔,恰容其鼓,击之以节乐。 北周 庾信 《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鸟囀歌来,花浓雪聚,玉律调鐘,金錞节鼓。”《乐府诗集·横吹曲辞一》 宋 郭茂倩 题解:“三曰大横吹部,其乐器有角、节鼓、笛、簫、篳篥、笳、桃皮篳篥七种,凡二十九曲。” 宋 孟元老 《东京梦华录·驾诣郊坛行礼》:“次列数架,大皷,或三或五,用木穿贯,立於架座上。又有大钟,曰景钟,曰节皷。”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节鼓”是古代的一种打击乐器,主要用于调节乐曲节奏。以下是详细解释:

  1. 形制特征
    其外形类似博局(古代棋类游戏的棋盘),中间开有圆形孔洞,鼓体恰好嵌入其中。这种设计便于固定鼓身,击打时通过孔洞产生共鸣。

  2. 功能与用途
    节鼓通过敲击产生节奏信号,常与编钟、金錞等礼乐乐器配合使用,见于宫廷礼仪、祭祀或大型庆典活动。例如北周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中记载:“玉律调鐘,金錞节鼓”,说明其与钟、錞合奏的场景。

  3. 历史记载
    宋代《东京梦华录》描述皇家仪仗时提到节鼓的排列方式,多架鼓用木架串联,立于座架上,凸显其庄重性。此外,《乐府诗集》记载其属于“大横吹部”乐器组合,与角、笛、箫等搭配使用。

  4. 文化延伸
    现代语境中,“节鼓”一词偶尔被引申为鼓励、激励的象征,如“以细节鼓励人们坚持”(例句),但此用法属于文学化表达,并非原义。

提示:以上信息综合了汉典、古籍引证及文学用例,若需完整考据可查阅《庾信集》《东京梦华录》等原始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节鼓的意思

《节鼓》是一个指代传统中国音乐文化的词语,它通常指的是在庆祝活动中使用的鼓乐。这种鼓乐在中国的历史悠久,经常用于庆祝重要节日、婚礼、舞蹈表演等场合。

拆分部首和笔画

《节鼓》的部首是贝,它的笔画数为11。

来源

节鼓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它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存在。在古代,鼓被视为一种重要的乐器,用于祭祀、驱邪、引导节奏等目的。

繁体

节鼓的繁体字是「節鼓」。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节鼓的汉字写法可能与现代稍有不同。然而,由于篇幅限制,我们无法提供具体的古代写法,请您谅解。

例句

1. 这个节鼓表演非常精彩,吸引了众多观众的眼球。

2. 在春节期间,村里的节鼓节庆典一直持续到深夜。

组词

1. 舞鼓: 表示跳舞时伴随的鼓乐。

2. 大鼓: 表示尺寸较大的鼓乐器。

3. 鼓乐: 表示一切以鼓为主要乐器的音乐形式。

近义词

近义词:鼓乐、鼓声。

反义词

反义词:寂静、安静。

别人正在浏览...

爱生恶死按蚊阿姨百和香鯾子补天层龙绝艺赤砂穿壁醇酒美人丹矸第巴而往风紧父艰浮消干打哄公私憾轲焊嘴哗呶荒悸护翼降眷脚窝接脚极尽进面俊贤烤鸭联诗辽卓麟父笔铃马龙去鼎湖芦笋觅贴儿拏获能动攀止谱纪乾亲乞归然始热炒热卖散套沙汏设舍石户水则书写阗咽停息顽金纨褲文薄倭刀啸风犀凤西佛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