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螟蠧的意思、螟蠧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螟蠧的解释

两种害虫名。禾中之虫曰螟﹐木中之虫曰蠹。常比喻害民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螟蠧(míng dù)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生僻的复合词,特指危害农作物的两种蛀食性害虫,现多泛指蛀蚀禾谷、树木的害虫。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详细说明:

一、核心释义

"螟蠧"为并列式合成词,由"螟"与"蠧(蠹)"两个单字组合而成:

  1. 螟:专指螟蛾幼虫,如二化螟、三化螟等,蛀食水稻、玉米等作物茎秆内部,造成"枯心苗"现象。
  2. 蠧(蠹):泛指蛀虫,包括蛀食树木、谷物、书籍的害虫,如蠹鱼(衣鱼)、谷蠹等,引申为侵蚀、损害之义。

    合称后泛指蛀食农作物或树木的隐蔽性害虫,强调其潜伏危害的特性。

二、文献依据与权威解析

  1. 《汉语大词典》

    释为:"螟和蠹。两种害虫名。亦泛指蛀食禾稼的害虫。" 例证引清代唐甄《潜书·达政》:"螟蠧害稼,雨暘害稼,穊莠害稼。"

  2. 《辞源(第三版)》

    指出"蠧"为"蠹"的异体字,释义强调二者皆属蛀蚀性害虫:"螟食苗心,蠹食节中",凸显其危害部位差异。

  3. 农学古籍记载

    明代《王祯农书》将螟、蠧与蝗、蝻并列为"农害四灾",描述其"潜藏茎内,蚀髓吮精,禾穗虽成而实空秕",反映古代对隐蔽性虫害的认知。

三、现代应用与延伸

在当代语境中,"螟蠧"除指具体害虫外,亦用于比喻:

参考文献

  1. 汉语大词典编纂处.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M]. 上海辞书出版社, 2021.
  2. 商务印书馆辞书研究中心. 《辞源(第三版)》[M]. 商务印书馆, 2015.
  3. 王祯. 《王祯农书》[M]. 元代农学典籍.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螟蠧”的词义解释如下:

1. 基本释义
“螟蠧”是两种害虫的合称:

2. 比喻意义
在文学或历史语境中,该词常被引申为“害民者”,比喻那些剥削百姓、危害社会的恶势力或腐败官吏。例如,古代文献可能用“螟蠧”暗指苛政或贪官污吏。

3. 其他信息

若需进一步考证具体文献用例,建议查阅《汉语大词典》或权威古籍解析资料。

别人正在浏览...

饱更边銄标取残躯漕粮常操寸铁在手荡兀大戎恩宽反刍动物纺绸飞辔风母皋皋灌木丛古澹函师寒武纪黑蜃浣花叟户头几头酒赳赳就绪据高临下两脚羊量体重六关柳楼历险篓子駡山駡海眄遇凝停配报鹏鹪平满贫微侨县棋声日天蠕动三槐之听射伤示俭属辞比事鼠耳铄金点玉潭府同源词退旅进旅土耦人望拜危独文章星斗晤见无万数蚿蝝歇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