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旄丘的意思、旄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旄丘的解释

前高后低的山丘。《诗·邶风·旄丘》:“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尔雅·释丘》:“前高旄丘,后高陵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汉语大词典》对“旄丘”一词的考释包含以下内容:

一、字义解析 “旄”字在《说文解字·㫃部》中释为“幢也”,本指古代以牦牛尾装饰的旗杆顶端饰物,后引申为“高耸”之意。“丘”字在《尔雅·释丘》中定义为“非人为而高曰丘”,指自然形成的高地。二字组合成词,字面义可解作“顶部如旌旗般高耸的山丘”。

二、文献出处 该词首见于《诗经·邶风》第四篇《旄丘》,其序云:“《旄丘》,责卫伯也。狄人迫逐黎侯,黎侯寓于卫,卫不能修方伯连率之职,黎之臣子以责于卫也。”诗中“旄丘之葛兮,何诞之节兮”以葛藤生长于高丘起兴,暗喻黎国臣子寄居卫国的处境。

三、地理考据 清代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水经注·淇水》记载:“淇水历枋堰旧墟,东南迳旄丘西”,结合历代注疏可考,该地约在今河南省濮阳市附近。现代考古发现该区域存有商周时期的高台遗址,与文献所述地理特征相符。

四、文化内涵 据朱熹《诗集传》分析,该词在诗中具有双重象征:既实指黎侯君臣流亡时驻跸的高地,又隐喻着“高位者当行仁政”的政治诉求。这种以地理实体承载道德训诫的修辞手法,成为后世“托物言志”文学传统的早期范例。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诗经·邶风·旄丘》中的“旄丘”一词,综合不同文献解释如下:

  1. 字面释义

    • "旄"读作máo,本指牦牛尾装饰的旗帜,但在此处为地名标识。"丘"指山丘,先秦文献中常以"丘"命名具体地点(如《卫风·氓》的"顿丘")。
    • 传统注释(如、7)认为指"前高后低的土山",但指出此说存疑,强调应为特定地名。
  2. 地理考辨

    • 据《山海经·南山经》记载"旄山",虽无法直接证明与"旄丘"的关联,但二者同属邶风地域,且《邶风》中另有《凯风》篇名与《山海经》"凯风"呼应,暗示可能存在地理联系。
    • 历史背景显示,此诗为春秋时期黎国流亡者所作,"旄丘"或为黎国境内具体山丘,也可能是流亡途中的临时驻地。
  3. 文学象征

    • 诗中"旄丘之葛兮"通过葛藤蔓延暗喻时间漫长,地理空间转化为心理空间,象征流亡者被困于等待救援的焦灼处境。
    • 提及该意象引发对世情冷暖的反思,与流离失所的"琐尾流离"(幼枭)形成双重隐喻,强化了孤立无援的悲剧性。

需注意:学界对"旄丘"的释义存在地名说与地形说两派,前者更符合先秦地理命名惯例,后者则侧重文学意象解读。建议结合诗歌上下文理解其双重内涵。

别人正在浏览...

闇沕败迹白鸾绫爆满北道主人飙举称首赤鯶公冲天炮出词吐气刍厩蹿火崔崪典学缔结黩泄二极管凡歌飞遁鸣高封涂风匣赋粟共总憨寝患至呼天洄纠静点计然之术酒面橘山刻溪匡建廉贪燎炬隶臣妾犁沟另一方面马辇迷恋骸骨莫教槃头氐炮台浅酌青莲宂乱软脚局壖垣三郊韶韺食古如鲠首鼠两端朔鼙天钟投策推倒颓尔頽压万户千门汙薉小忽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