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江名。 湘江 支流。在 湖南省 东北部。上游 汨水 有东西两源:东源出 江西省 修水县 境,西源出 湖南省 平江县 东北境 龙璋山 。两源在 平江县 城西汇合后称 汨罗江 ,西流到 湘阴县 北注入 洞庭湖 。 战国 时 楚 诗人 屈原 忧愤国事,投此江而死。《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屈原 ﹞於是怀石遂自投 汨罗 以死。” 汉 刘向 《九叹·离世》:“惜 师延 之浮渚兮,赴 汨罗 之长流。” 鲁迅 《汉文学史纲要》第四篇:“ 原 在 湘 沅 之间九年,行吟泽畔,颜色憔悴,作《离骚》。终怀石自投 汨罗 以死,时盖 顷襄王 十四五年(前二八五或六)也。”
(2).借指 屈原 。 清 姚康 《<嵞山集>序》:“谓诗文必穷而后工者,大约取证 汨罗 、 杜陵 诸君子。”
汨罗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地理与历史文化双重内涵的专有名词,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河流名
指汨罗江,发源于江西省修水县,流经湖南省平江县、汨罗市,最终汇入洞庭湖。全长约253公里,是洞庭湖水系的重要支流。《现代汉语词典》明确标注其为“水名”,《中国地名大辞典》记载其流域特征为“湘北重要水道”。
县级市名
指湖南省岳阳市代管的汨罗市,1987年由汨罗县改设。该地名直接源于汨罗江流经境内,属典型的水域派生地名。《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将其列为湘东北重要县级行政区。
屈原殉国地
汨罗江因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于此投江殉国(公元前278年)而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符号。《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载:“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自此“汨罗”被赋予忠贞爱国与文学悼念的象征意义,常见于历代诗文(如杜甫“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
权威参考来源:
-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商务印书馆.
- 民政部.《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 中国地图出版社.
- 司马迁.《史记》. 中华书局点校本.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汨罗”一词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汨罗江是湘江支流,位于湖南省东北部。其上游分为东、西两源:
在文学语境中,“汨罗”常代指屈原,例如清代姚康《<嵞山集>序》提到“取证汨罗”,即以屈原为诗文创作的典范。
如需进一步了解汨罗江的文化活动或屈原相关典故,可参考历史文献或地方志资料。
褊心察辞常赋迟日旷久传送疵议茨宇从长计较叨昧風襟風舉雲摇负诮咈郁归安何在黄篾舫绘素釂醻紧固揪结咳喘拉东补西蜋蚁棱镜另开生面漏子芒羊末势驽下欧文跑腿儿朴消披披欠负骑鹤化清点请帖敺杀人踪软尘土如花似玉上姓社会形态身后渗入拾袭手扇四才三实讼鬼宿怨同参兔罟推力酡顔外府踠折慰问团温饫吸逮戏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