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巾冠的意思、巾冠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巾冠的解释

(1).巾和冠,古代成人所服。亦指戴巾冠。《释名·释首饰》:“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 宋 苏轼 《留别金山宝觉圆通二长老》诗:“沐罢巾冠快晚凉,睡餘齿颊带茶香。”

(2).古成年人始戴巾冠,故亦指长大成人。《南齐书·王俭传》:“盛年已老,孙孺巾冠;人物俱迁,逝者将半。”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巾冠"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复合词,主要指古代男子用于束发和装饰头部的巾与冠的合称,或指代一种特定的头饰样式。以下从词典释义角度详细解析其含义:

一、核心释义

  1. 巾与冠的合称

    "巾"指包裹头发的布帛(如幅巾、纶巾),"冠"指固定发髻的硬质帽饰(如发冠)。"巾冠"合用泛指古代男子头部装束的整体概念,体现"以巾束发,加冠其上"的礼仪传统。《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头巾和帽子",强调其作为首服的基本功能。

  2. 特指士人装束

    在历史语境中,"巾冠"常代指文人士大夫的典型头饰,象征其社会身份。如《后汉书》载"儒服巾冠以谒",反映其与士人阶层的关联。《古代汉语词典》指出其隐含"儒雅、礼制"的文化意象。

二、形制特征

三、文化意涵

  1. 礼制符号

    《礼记·冠义》云:"冠者,礼之始也。" 加冠仪式(冠礼)标志男子成年,"巾冠"因此成为礼法秩序的视觉载体。

  2. 隐逸象征

    魏晋名士弃官冠而戴巾(如林宗巾),使"巾冠"衍生出超脱仕途的隐喻。陶渊明"葛巾漉酒"典故即被《世说新语》视为隐士风骨的代表。

四、现代使用

当代语境中,"巾冠"主要用于历史文献研究、古装戏剧道具及传统礼仪复原(如祭孔大典)。《现代汉语词典》将其标注为"历史词",强调其古典属性。


参考资料

  1. 《汉语大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2.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3. 沈从文《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商务印书馆)
  4. 刘熙《释名·释首饰》(中华书局校注本)
  5. 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中华书局)
  6.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商务印书馆)

网络扩展解释

“巾冠”是汉语词汇,主要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释:

一、字面含义

指古代成人穿戴的头巾(巾)与帽子(冠),属于礼仪服饰的组成部分。根据《释名·释首饰》记载,“二十成人,士冠,庶人巾”,即士人戴冠、平民戴巾,象征成年后的身份差异。

二、象征意义

  1. 成年标志:古代男子满二十岁行冠礼后始戴巾冠,因此“巾冠”也代指长大成人。例如《南齐书·王俭传》中“孙孺巾冠”即表示晚辈已成年。
  2. 穿戴行为:常指整理仪容的动作,如苏轼诗句“沐罢巾冠快晚凉”,描述沐浴后戴巾冠的清爽状态。

文化背景

巾冠制度体现了古代社会对礼法与阶层的重视,士人通过冠冕彰显身份,平民则以巾束发,成为重要的文化符号。

别人正在浏览...

爱省案剧阿旨顺情北路鱼笔政勃然变色补差惨怖嘲风齿穷丑扇穿文凿句村沽紞然梵荚凤跸丰特丰暇宫车晚出广城豪溢和僦惶惋胡梨夾车脚不点地椒除交睫蛟篆骥服盐车己见鹫窟骏壮空园敛唇恋惜菱芰路旁泥古拘方平英团匹诸谯诃倾风穷夫七菹雀盲眼汝南评三都上开緔鞋生料视同拱璧水合物赎愆腾踊头直上顽奴项颈斜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