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冠礼中的一种简单仪节。 章炳麟 《訄书·原人》:“虎而冠之,蝯狙而衣之,虽设醮醴,非士冠礼也。”
“醮醴”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具体语境理解,主要分为以下两类解释:
基本含义
指古代冠礼(男子成年礼)中的一种简单仪式,即尊者(如父亲)向卑者(如儿子)敬酒,卑者饮尽后无需回敬。这一仪节象征对成年者的祝福和责任的赋予。
文献例证
章炳麟在《訄书·原人》中提到:“虽设醮醴,非士冠礼也”,强调仪式需符合礼制规范。此外,《仪礼·士冠礼》记载“若不醴则醮用酒”,说明醮醴与醴(甜酒)的礼仪关联。
部分词典(如查字典)提到“醮醴”可形容酒质醇美,香气浓郁。此解释可能源于“醴”本指甜酒,而“醮”与祭祀用酒相关,故引申为赞美酒品。但这一用法在古籍中较少见,需谨慎使用。
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仪礼》《礼记》等古籍原文,或查阅权威历史文献。
《醮醴》是一个汉语词语,其意思是指举行庆祝或祭祀活动时所用的酒。通常在古代祭祀活动或庆典仪式中会使用醮醴来表示隆重和庆祝的意味。
《醮醴》的拆分部首是酉和罒,它们分别位于词语的左右两边。此外,《醮醴》一词总共有17个笔画。
《醮醴》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最初,它用于描述一种奠酒的仪式。随着时间的推移,该词逐渐扩展到其他庆祝和祭祀的活动中。另外,繁体字形为「醮醴」,与简体字相同。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会有一些差别。《醮醴》在古时候的写法为「醮醴」。这种写法和现在的写法相似,只是在字形上稍微有些差异。
1. 在这次庆典上,举行了盛大的祭祀活动,参与者们都沉醉于醮醴的美酒中。
2. 当她喝下美味的醮醴时,她感受到一种喜悦和荣耀的情绪。
组词:醮典、祭醴、庆醴、酒醴
近义词:斟酒、祭酒、奠酒
反义词:清水、白开水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