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铜篆的意思、铜篆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铜篆的解释

(1).指铜鱼符。 元 王逢 《过丘以敬管句吴山别业》诗:“铜篆解将还省署,银鱼忘却挂朝衣。”

(2).指铜铸香炉。 明 刘基 《祝英台近》词:“铜篆香残,絳蜡散轻灺。”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铜篆"是一个汉语词语,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含义,以下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含义 指古代铜制的印章或符信,可引申为法律、制度或文化的象征。其核心意象是坚固与持久性,常被用于比喻不可磨灭的规范体系。

  2. 具体解释

    • 铜鱼符(古代符信):唐代官员使用的铜制鱼形符信,用于身份验证或公文传递。例如元代王逢诗中提到"铜篆解将还省署",描述官员归还符信的场景。
    • 铜铸香炉:明代文献如刘基《祝英台近》中"铜篆香残",指铜制篆纹香炉,属于生活器物。
  3. 语义差异说明 侧重抽象比喻(制度/文化象征),而其他网页(如汉典、沪江词典)更强调具体器物。这种差异源于词义的历史演变,早期多指实物符信,后世衍生出文化象征含义。

  4. 使用场景

    • 古代公文场景:"铜篆"常与"银鱼"(银制鱼符)并提,反映官员职务交接。
    • 文学描写:多用于烘托历史氛围,如香炉意象常见于描写居室环境的诗词。

注:该词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多出现于历史文献或文学创作中。如需查看具体古诗用例,可参考、6、8提供的完整引文。

网络扩展解释二

《铜篆》是什么意思

《铜篆》是指古代用铜制成的篆刻印章。篆刻是一种中国古代的文字艺术形式,其起源可以追溯到商代晚期(公元前13世纪左右)。铜篆是使用铜材料制作的篆刻印章,它具有独特的形状和纹饰,被视为考古学和艺术史的重要研究对象。

拆分部首和笔画

《铜篆》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两个部首:金部和竹部。在《铜篆》中,金部代表了金属材料的意义,而竹部代表了篆刻印章的形状特征。

拆分后的笔画为:金部(8画)+竹部(6画)=14画。

来源

《铜篆》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篆书。“篆”也称“宛”,最初指的是商代时期用于铭刻青铜礼器的文字,后来泛指篆书。《铜篆》这个词是由“铜”和“篆”两个字组合而成,用来描述青铜材料制作的篆刻印章。

繁体字

《铜篆》的繁体字为「銅篆」。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有所差异。以《铜篆》为例,其古时候的汉字写法是「銅籑」。

例句

他收藏了一枚古代的铜篆印章。

组词

铜材、篆刻、印章

近义词

铁篆、银篆、玉篆

反义词

木篆、竹篆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