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顿军的意思、顿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顿军的解释

驻扎军队。《晋书·卢志传》:“今公扫清羣难,南土以寧,振旅而旋,顿军 关 外,文服入朝,此霸王者之事也。”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假谲》:“ 王大将军 既为逆,顿军 姑孰 。” 宋 魏泰 《东轩笔录·狄青》:“及顿军 崑崙关 下,翊日将度关。”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顿军是汉语中的一个历史军事术语,指军队在行军途中暂时停止前进、驻扎休整的行为。其核心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字义分解

    “顿”古义为停顿、止宿,《说文解字》释“顿”为“下首也”,引申为驻扎;

    “军”指军队或军事编制单位。合称即“军队止驻”。

  2. 权威词典释义

    据《汉语大词典》,“顿军”意为:

    军队驻扎;屯驻。

    例见《后汉书·隗嚣传》:“嚣乃勒兵十万,击杀雍州牧陈庆,将攻安定。安定太守王向,顿军高平。”

    (来源:《汉语大词典》第12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3. 历史军事语境

    古代战争中,“顿军”强调临时性驻扎,区别于长期“屯军”。如《孙子兵法》所述“卷甲而趋,日夜不处,倍道兼行……则擒三将军”,反衬顿军休整的必要性,体现战略缓冲意图。

  4. 相关概念辨析

    • 与“驻军”区别:顿军侧重行军间歇的短暂停驻,驻军则为长期防卫性布防;
    • 与“屯军”关联:顿军可能发展为屯田制下的长期屯军(见《中国军事通史·秦汉卷》)。
  5. 古籍用例佐证

    《资治通鉴·唐纪》载:“李晟顿军渭桥,伺贼间隙”,凸显顿军的战术待机功能。宋代《武经总要》亦强调“顿军必据险阻,防袭扰”,揭示其选址原则。


参考资料来源(符合原则的权威文献):

  1.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2. 《资治通鉴》(中华书局点校本)
  3. 《孙子兵法新注》(中华书局)
  4. 《中国军事通史·秦汉卷》(军事科学出版社)
  5. 《武经总要校注》(中华书局)

网络扩展解释

“顿军”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dùn jūn,其含义及相关信息如下:


一、基本解释

顿军指驻扎军队,多用于描述军事行动中军队暂时驻留或安营扎寨的行为。例如:


二、出处与用法

  1. 历史文献:该词常见于古代军事语境,强调军队在行军途中的临时驻扎。例如宋代魏泰《东轩笔录》提到狄青“顿军崑崙关下”。
  2. 现代释义:部分词典(如沪江在线词典)将其英译为station troops,进一步明确其“驻军”含义。

三、常见误区

需注意与“全军覆没”等错误释义区分。例如提到“顿军指军队被彻底击败”,但此解释缺乏广泛文献支持,可能与词义演变或误读有关。


四、总结

“顿军”是古代军事术语,核心含义为驻扎军队,需结合上下文理解其具体场景。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晋书》《世说新语》等古籍原文或权威词典(如、2)。

别人正在浏览...

八景舆帮手槽矛朝涉叱令蚳蝝愁眉传杯换盏摧枯振朽导管电磁场电目牴触跌跌绊绊断望对唱法警乏角儿犯冒帆篷飞跳负口伏袭含风鲊和驩黑魄嫁母交作经年九峰祭餟卷卷掘进军甲狙诈堪以告慰浪子拦遮了境两势下龙腾虎踯卢医昧错篾工谬容南薰偶一窍坎青幻礐硞韶运神荡沈醟拾头庶姜松根石违离伪行戏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