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识面台官的意思、识面台官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识面台官的解释

宋 叶梦得 《石林燕语》卷七:“ 吴龙图 中復 性谨约,详於吏治,自 潭州 通判代还。 孙文懿公 为中丞,闻其名,初不之识,即荐为监察御史里行。或问 文懿 :‘何以不相识而荐之?’ 文懿 笑曰:‘昔人耻为呈身御史,吾岂荐识面臺官耶?’当时服其公。”后以“识面臺官”为徇私荐人之典。 清 陈裴之 《香畹楼忆语》:“两公当代大贤,以君为天下奇才,登之荐牘,此其储才报国之心,非欲识面臺官,拜恩私室者。”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识面台官"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考据价值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需从字源和古代职官制度两个维度解析:

一、字义溯源 "识面"本义指通过观察面容识别身份,引申为浅层认知,如《说文解字》释"识"为"常也,一曰知也"(来源:《说文解字注》)。"台官"特指汉代尚书台属官,《后汉书·百官志》记载:"尚书台主赞奏事,总典纲纪",其属官统称台官(来源:《中国历史职官大辞典》)。

二、历史语境 该词出自《资治通鉴·汉纪》胡三省注,原指仅凭表面认知选拔的台阁官员,后演变为对铨选制度流弊的批判。清代学者王夫之在《读通鉴论》卷九中评述:"识面台官,不过循资历阶耳",揭示其暗含的任人唯亲现象(来源:《读通鉴论校释》)。

三、语义演变 现代《汉语大词典》收录该词条,释义为:"指仅凭资历或表面认知而任用的台阁官员,含贬义",强调其作为历史词汇的特殊语境价值(来源:《汉语大词典》第七版)。该词在当代主要用于历史文献研究领域,如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分析汉代选官制度时曾引此典故(来源:《钱穆全集》)。

网络扩展解释

“识面台官”是一个源自宋代典故的成语,其含义和用法需结合历史背景理解。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拼音:shí miàn tái guān
字面拆分:识面(认识面容)+ 台官(御史台官员)
实际含义:指通过私人关系推荐官员,后引申为徇私荐人的行为。

二、典故出处 源自《石林燕语》记载:宋代御史中丞孙抃(文懿公)未见过吴中复,却因听闻其才能直接推荐为监察御史。当旁人质疑时,孙抃回应:“昔人耻为呈身御史,吾岂荐识面台官耶?”(前人羞于自荐,我怎会因私交举荐?)。

三、用法解析

  1. 褒义用法:历史上用于赞扬公正荐才(如孙抃未谋面而举荐)。
  2. 贬义用法:后世多讽刺凭借私交而非才能的推荐行为。

四、延伸对比 需注意与“以貌取人”的区别:后者仅指通过外貌评判,而“识面台官”更强调人际关系影响选拔的官场现象。

五、现代启示 该成语常用于批评人事任命中的裙带关系,强调应建立客观的选拔机制,如清代陈裴之《香畹楼忆语》中“非欲识面台官,拜恩私室者”即呼吁公正举才。

别人正在浏览...

哀词安停悲切切边韶寝猜谮残夭朝座传笔梦淳母盗恩叨唠大事夸张电驰點鼓调夷敦风厉俗蹲聚犯床凤眼窗纷淆富国强兵腹坚灌精儿汗瘢恒准黄台瓜辞僵死检手醮荐勦民解房竭节静慧金室聚光抗辩狼嚎鬼叫老大徒伤里正落着鹿头关没分寸明器幂平均墓茔南亩佩缨侨躆七方十齐穷山歧视宂繁湿姑市街死囚牢松籁鈯斧围困危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