篾索的意思、篾索的详细解释
篾索的解释
竹篾编的绳索。《水浒传》第二十回:“来到窄狭港口,只见岸上约有二三十人两头牵一条大篾索,横截在水面上。”
词语分解
- 篾的解释 篾 è 劈成条的竹片,亦泛指劈成条的芦苇、高粱秆皮等:竹篾。苇篾儿。篾席。篾条。篾青(指竹子的外皮,质地柔韧)。篾黄(指竹子篾青以里的部分,质地较脆。亦称“篾白”)。 笔画数:; 部首:竹; 笔顺编
- 索的解释 索 ǒ 大绳子或大链子:索子。索道。钢索。绞索。线索。 搜寻,寻求:索引。思索。搜索。探索。 讨取,要:索还。索求。索取。勒索。 尽,毫无:索然无味。 单独:离群索居。 姓。 笔画数:; 部首:糸;
专业解析
篾索指用竹篾(削薄的竹条)编织而成的绳索,具有韧性强、耐用的特点,常用于传统手工艺、农业或建筑领域捆绑、固定或牵引物体。
详细释义:
-
材质与结构
“篾”指劈成细条的竹片,“索”意为绳索。篾索通过将竹篾捻绞或编织成股,再合股成绳,利用竹材的柔韧性与抗拉性制成。其粗细可根据用途调整,常见于手工编织的粗绳或细缆形式。
-
传统应用场景
- 农业与渔业:用于固定农具、捆扎农作物(如稻秆)、编织渔网浮标等。
- 建筑与运输:在传统建筑中固定梁木,或作为人力车、船舶的牵引绳。
- 日常生活:制作竹筐提手、晾衣绳等,体现就地取材的智慧。
-
现代价值
因环保可降解特性,篾索在生态包装、手工艺品领域仍有应用,例如园艺支架绑带、传统家具修复等,成为可持续材料的代表之一。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对“篾”的解释为“剖分竹片而成的细条”,“索”指“大绳或链条”,二者组合特指竹制绳索。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注明其“多用于农村或手工业场景”,强调实用性。
-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提及篾索编织技艺在南方竹产区(如浙江、福建)的传承。
注:因专业辞书无公开在线链接,来源标注为文献名称;非遗网相关内容可参考:
http://www.ihchina.cn(搜索“竹编工艺”)
网络扩展解释
篾索的解释如下:
基本词义
篾索(miè suǒ)指用竹篾编织而成的绳索,主要用于传统场景下的捆扎、固定或设置障碍物。
结构与用途
- 材质:由竹篾(竹子劈成的细长薄片)编织而成,具有韧性和耐用性。
- 功能:常见于古代生活或文学作品中,如《水浒传》第二十回提到“大篾索横截在水面上”,用于拦截船只或制造障碍。
文学例证
《水浒传》中描述的篾索场景,反映了其作为工具或防御手段的实用性,印证了该词汇在历史语境中的具体应用。
字义分解
- 篾(miè):竹子的薄片,或类似材料(如高粱秆皮)。
- 索(suǒ):①粗绳;②姓氏;③搜寻、索取;④孤单、寂寞。
该词现多用于文学或历史描述,现代生活中已较少使用。
别人正在浏览...
半导体化学成天尘仆持平之论充馁抽列代换大科学东冲西决遁迯讽说封赠弗咈高冈共立孤魂野鬼果介国胤毁落頀夏肩膀娇娆极诋泾溪近途九官拘检口感枯根凉幽幽鍊翁泠波陵令六耳不通谋鲁桑缕金蛮彊马尾蜂梦周旁光旁门邪道跑上房叵耐锵鸣钳扭气格桑榆之景沙村实廪首县鼠瘻司绳送饯填满填死调整透辟尾灯挝阖屋漏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