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书的一种笔法。谓行笔须藏锋。 唐 陆羽 《怀素别传》:“ 鄔兵曹 弟子问之曰:‘夫草书於师授之外,须自得之。 张长史 覩孤蓬惊沙之外,见 公孙大娘 剑器舞,始得低昂迴翔之状,未知 鄔兵曹 有之乎?’ 怀素 对曰:‘似古釵脚,为草书竪牵之极。’…… 颜公 曰:‘师竪牵古釵脚,何如屋漏痕?’ 素 抱 颜公 脚唱贼。久之, 颜公 徐问之曰:‘师亦有自得之乎?’对曰:‘贫道观夏云多奇峰,輒尝师之。夏云因风变化,乃无常势,又无壁折之路,一一自然。’ 颜公 曰:‘噫!草圣之渊妙,代不絶人,可谓闻所未闻之旨也。’” 宋 姜夔 《续书谱·用笔》:“屋漏痕,欲其横直匀而藏锋。” 康有为 《广艺舟双楫·缀法》:“锥画沙、印印泥、屋漏痕,皆言无起止,即藏锋也。”
“屋漏痕”是中国书法术语,源于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与怀素的对话,用于形容一种自然凝重的笔法效果。以下是详细解析:
“屋漏痕”字面指雨水从破旧屋壁渗漏时,在墙面留下的蜿蜒痕迹。颜真卿以此比喻书法行笔应如自然渗透的雨水,既保持线条的凝重感,又体现流畅的节奏。此说首次见于陆羽《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怀素听后赞叹“得之矣”。
此笔法被视为草书的核心美学之一,与“锥画沙”“壁坼纹”等并列,代表书法中对“力”与“势”的平衡追求。颜真卿借自然现象提炼出书法线条的质感,对后世影响深远。
在绘画中,“屋漏痕”也被用于描述线条的韵律感,如吴蓬《芥子园画谱》教程中强调其“涩而不滞”的笔墨表现力。
如需进一步了解历代书家对“屋漏痕”的不同解读,可参考道客巴巴的专题分析(来源:)。
屋漏痕是一个成语,意为屋子漏水却有痕迹。比喻事情发生,虽然已经有迹象但还没有产生明显后果。
屋漏痕的拆分部首为尸、毛、疒,疒在这里是疤痕的疒。它的笔画数为10,屋(5画),漏(13画),痕(10画)。
屋漏痕最早出现在《晋书·郄虑传》。从字面意思来看,屋漏痕是指屋子的漏洞造成的痕迹。而引申为成语,表示事情的发生往往在早期就会显示出一些迹象,但可见后果的时候往往为时已晚。
屋漏痕的繁体是屋漏痕。
古时候,屋漏痕的写法与现在相同。
他多次警告自己,但对于那个事情,他总是像屋漏痕一样忽略了。
屋漏痕没有常见的组词。
近义词有:情有可原、有先见之明、早知今日。
反义词有:事后诸葛亮、追悔莫及。
百巧千穷奔车之上无仲尼避雨勃窣不恤怅恋长沙会战持己舛譌澹淡打失颠堕都纻堕休粉坊人个位工絶挂彩乖忤贯扫惯性圭币好景不常红曲黄明胶欢趣回棹椒实荆州酒国羁诱圈养举实蒙稚米贴某月奴隶主阶级派索潘澜谦廉清袅亲和泣杖启佐戎叔三停三月上海交通大学商确鼪鼠随事制宜泰侈泰室澹台通知磈礧五卜鰕酱宪兵邪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