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陵令的意思、陵令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陵令的解释

守护天子陵墓的长官。《后汉书·城阳恭王祉传》:“ 建武 二年,以皇祖、皇考墓为 昌陵 ,置陵令守视。”《新唐书·礼乐志四》:“皇帝至行宫,即斋室。陵令以玉册进署。”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陵令是古代中国掌管帝王陵墓事务的官职名称,主要职责包括陵园的日常守卫、维护、祭祀安排以及相关行政事务管理。该官职体现了古代中国对祖先崇拜和丧葬制度的重视。

  1. 核心释义与职能:

    • “陵”:特指帝王或诸侯的坟墓、陵园。
    • “令”:古代官职名称,通常指某一机构或事务的主管官员。
    • “陵令”:合指专门负责管理、守护帝王陵墓及其附属园地的官员。其主要职责涵盖:
      • 守卫陵园:确保陵墓区域的安全,防止盗掘和破坏。
      • 维护管理:负责陵园内建筑、植被、道路等的日常维护与修缮。
      • 祭祀组织:安排并执行定期的祭祀礼仪活动。
      • 行政事务:管理陵园所属的户邑、人员(如守陵户、工匠)及相关财务。
  2. 历史沿革与文献佐证:

    • 陵令一职在汉代已明确设置,是负责守护、管理皇帝陵园的重要官员,隶属于掌管宗庙礼仪的太常(或奉常)卿。其下有丞等属官辅助管理。
    • 主要文献依据:
      • 《汉书·百官公卿表》:明确记载了“奉常”(后改太常)的属官包括“诸庙寝园食官令长丞”,其中就涵盖管理陵园的官员。虽未直接写“陵令”,但“寝园”即指陵园,其主管官员即后世所称的陵令或其前身。更直接的记载见于对具体陵墓管理的描述和相关职官研究中。
      • 历代职官志/表:如《后汉书·百官志》、《通典·职官》等后世史书及政书在追述或记载前代官制时,均提及陵令或类似官职(如陵台令、陵署令等),其职能一脉相承。例如,《通典·职官七》在叙述太常属官时提到“陵署:令一人……掌山陵营兆域、守卫之事”。
    • 该官职在后世王朝(如唐、宋等)也长期存在,名称或有变化(如称陵台令、陵署令等),但核心职责相似,均负责皇家陵寝的守护与管理。
  3. 现代使用:

    • 在现代汉语中,“陵令”一词已不作为实际官职使用,主要用于历史研究、古籍阅读和文学创作中,指代古代负责帝王陵墓事务的特定官员。

主要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陵令”是中国古代官职名称,主要职责为守护和管理帝王陵墓。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陵令是古代负责天子陵墓守卫与日常管理的专职官员。其名称最早见于《后汉书》,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年(公元26年)设置昌陵陵令,负责皇祖、皇考墓的守视工作。

  2. 唐代的职能扩展
    唐代陵令又称“陵署令”或“陵台令”,品级依陵墓等级从五品至从八品下不等。其职责不仅包括守卫山陵,还需主持日常供奉仪式、管理陵户,并定期向朝廷进献祭品。唐代中期,陵令的隶属机构从太常寺调整为宗正寺,体现了对皇家陵寝管理的进一步重视。

  3. 行政特点
    陵令兼具中央与地方官双重属性,常需与当地县令协作处理事务。例如《新唐书》记载,皇帝谒陵时,陵令需负责玉册等祭祀文书的准备与呈递。

  4. 历史意义
    该官职的设置反映了古代“事死如事生”的礼制观念,通过专职官员维护皇家陵寝的庄严性与祭祀体系的延续性。其职能演变(如唐代隶属关系变化)也映射出古代官僚制度的调整过程。

别人正在浏览...

抱柱边韶笥变时别乞鼻鼾敝帚千金茶茶虫情蠢宝方道方颡范冉风德附会寒缸号火恚碍荤菜蹇跛健谈焦雷僬侥涓勺军衔苛索拉面烂饮老卖耒庛龙沙马褥子梅骨蒙鸠明论纳宦曝献乾罢箝兵清佳区区矻矻柔辟如饥如渴扫帚星赡赐梢长盛流沈藴失交使君滩世谊手脚乾净疏凿速效肥料挺拔头羊讬志项氏崄峻霞鹜西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