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薅的意思、苗薅的详细解释
苗薅的解释
除去禾苗间的杂草。亦比喻平定地方叛乱。 唐 韩愈 《司徒兼侍中中书令赠太尉许国公神道碑铭》:“自吾舅殁,五乱於 汴 者,吾苗薅而髮櫛之几尽。”
词语分解
- 苗的解释 苗 á 初生的植物或没有秀穗的庄稼:禾苗。麦苗。树苗。幼苗。苗子(亦喻继承某种事业的接班人)。苗而不秀(只长苗而不秀穗,喻本身条件虽好,但没有成就)。 形状像苗的:火苗儿。 某些初生的饲养的动物:鱼苗
- 薅的解释 薅 ā 拔除:薅草。薅锄。 揪。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苗薅"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指在农作物生长初期进行的田间管理活动,主要包括间苗(去除过密或弱小的幼苗)和除草(除去田间杂草)。这两个环节常常是结合进行的,目的是为健壮的禾苗创造良好的生长环境,确保其获得充足的光照、水分和养分,最终提高作物产量和品质。
以下是其详细解释:
-
分字释义与组合意义
- 苗: 指农作物的幼苗,是田间管理的主要对象。
- 薅: 本义是用手拔除(草等)。在农事活动中,特指拔除杂草或间拔过密的、不需要的农作物幼苗。
- 苗薅: 将“苗”与“薅”组合起来,其动作对象既包括需要保留的“苗”(通过间苗来优化其生长空间),也包括需要清除的杂草(通过除草来减少竞争)。因此,“苗薅”是一个概括性的农事活动术语,指在作物苗期进行的以优化苗情、清除杂草为核心的管理工作。
-
具体农事操作
- 间苗: 在播种出苗后,幼苗密度过大时,按照一定的株距拔除部分弱小、病残或多余的幼苗,保留健壮的个体。这是“苗薅”中针对“苗”本身的操作。
- 除草: 在作物生长早期,人工或借助工具(如小锄头)拔除或铲除田间与作物争夺养分、水分和阳光的杂草。这是“苗薅”中针对“草”的操作。
- 这两项工作往往同时进行,农民在田间行走时,一手间苗,一手除草,统称为“苗薅”。
-
目的与重要性
- 优化生长空间: 通过间苗,确保留下的健壮幼苗有足够的空间生长,避免因拥挤导致光照不足、通风不良。
- 减少资源竞争: 通过除草,消除杂草对水分、养分和阳光的争夺,使有限的资源集中供给农作物。
- 促进根系发育: 适时的苗薅(尤其是结合中耕的薅锄)能疏松土壤,改善通气性,有利于作物根系下扎。
- 预防病虫害: 杂草往往是病虫害的中间寄主或藏匿场所,清除杂草有助于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 提高产量与品质: 最终目的是通过精细的苗期管理,为作物的健康生长打下基础,从而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更好的农产品品质。
-
相关表达与语境
- “苗薅”常与“管理”、“工作”、“时节”等词搭配使用(如“做好苗薅管理”、“苗薅时节”)。
- 它强调的是一种在特定生长阶段(苗期)进行的、需要人工精细操作的田间劳动。
- 在传统农业中,“苗薅”是精耕细作的重要体现。
权威来源参考:
- 《汉语大词典》(罗竹风主编): 该词典是汉语词汇研究的权威工具书,对“薅”字有详细释义,明确其包含“拔去田草”和“泛指拔去”的含义,并引用《说文解字》和古代文献例证。其释义为理解“苗薅”中的“薅”提供了核心依据。 (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 《辞源》(商务印书馆): 这部大型古汉语辞书对“薅”的解释同样着重于“除草”和“拔去”,并引用了《诗经》等经典中的用法(如“以薅荼蓼”),印证了“薅”在农事活动中的悠久历史和核心意义。 (来源:商务印书馆)
- 《中国农业百科全书》(农业出版社): 在“田间管理”或“作物栽培”相关条目中,会详细阐述“间苗”和“中耕除草”的概念、技术要点及其重要性。虽然可能不直接使用“苗薅”一词,但其内容正是对“苗薅”所涵盖农事活动的科学解释和权威描述。 (来源:中国农业出版社)
- 《王祯农书》(元·王祯): 这部中国古代重要的农学著作中,在“锄治”等篇目详细记载了农作物苗期进行锄地、间苗、除草的方法和重要性,是理解传统“苗薅”实践的重要历史文献依据。 (来源:古代农学典籍)
- 《说文解字》(汉·许慎): 作为中国第一部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字典,其对“薅”的解释(“拔去田草也。从蓐,好省声”)是后世字典释义的基础,确立了“薅”与农田除草的本质联系。 (来源:古代字书)
网络扩展解释
“苗薅”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结合搜索结果中的信息,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字面解释
- 苗:指初生的植物或农作物幼苗,如禾苗、菜苗等。
- 薅:意为拔除杂草的动作,如“薅草”。
- 组合义:指在农作物生长期间除去杂草,保持田间整洁,促进作物生长。
2.比喻义
在古代文献中,“苗薅”常被引申为平定地方叛乱或治理混乱局面。例如,唐代韩愈在《许国公神道碑铭》中写道:“五乱於汴者,吾苗薅而发栉之几尽”,即以除草比喻平定叛乱,强调清除祸乱、恢复秩序。
3.文学用例
明代诗词中也有相关引用,如林弼的诗句“芝兰从草伍,稂莠为苗薅”,以杂草(稂莠)与良苗对比,暗喻对恶势力的清除。
4.现代使用
现代汉语中,“苗薅”已较少使用,更多作为古文词汇出现,需注意其特定语境与比喻意义。
“苗薅”本义为田间除草,引申为治理混乱或平定叛乱,兼具农业与政治的双重意涵。具体使用需结合上下文,避免现代语境中的误用。如需更详细出处,可参考韩愈著作及明代诗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辩义差不离察究昌九长算处心打赤脚代袭丹漆大印点灼厄闰轓騑分土高度角隔母赓诗寒蜒黑糊糊诃子黄妃塔环涂画妖回顔精铁金夷棘针油尻驾老王卖瓜緑鬓朱顔灵派丽山龙髥鹿醢马甲袋甿庶眄眩木硬破鉴啌啌咣咣铅水劝教仍迭商榷生孽诗稿侍间兽伏庶母司花唐太宗爣爣同例危险期文过温宿絃外遗音哮阚谢灵运协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