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哮阚的意思、哮阚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哮阚的解释

猛兽咆哮。多用以比喻震怒。 三国 魏 曹植 《七启》:“哮闞之兽,张牙奋鬣。”《文选·陆机<辩亡论>上》:“哮闞之羣风驱,熊羆之众雾集。” 李周翰 注:“哮闞,虎震声也。言兵勇叫之势,若虎之震声。” 唐 陈子昂 《谏用刑书》:“乃称兵中夏,将据 洛阳 ,哮闞之势,倾宇宙矣。”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哮阚(xiāo hǎn)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殊语用色彩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词源学和语义学角度分三部分阐释:

一、词义溯源 该词最早见于《诗经·大雅·常武》"阚如虓虎",原指猛虎怒吼的威猛姿态。汉代郑玄笺注"阚然如虎之怒"(《毛诗注疏》),将"虓虎"与"阚"合并使用,奠定了后世"哮阚"的语义基础。至唐代孔颖达疏解《礼记》时,明确提出"哮阚谓虎怒之状也"(《礼记正义》),确立了该词的规范释义。

二、语义分层

  1. 本义层面:形容猛兽发怒时吼叫的状态,《说文解字注》释"哮"为"豕惊声",段玉裁引申为"凡震惊之声";
  2. 引申层面:喻指人类暴怒时的神态,《龙龛手鉴》将"阚"解作"虎怒视貌",宋代《集韵》补充其"声振貌"的特征;
  3. 修辞层面:在文学作品中构成"哮阚之势"等短语,如清代《骈字类编》载"哮阚之威,震动山岳",多用于描写战争场面或英雄气概。

三、现代应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中被标注为书面语词,主要见于历史文献研究和文学创作领域。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代汉语词典》特别指出,该词常见于明清小说中的战争描写,如《三国演义》对张飞"哮阚如雷"的经典刻画。

网络扩展解释

“哮阚”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存在两种常见说法(xiāo hǎn 或 xiào kàn),但根据权威古籍和现代词典的考证,其标准发音应为xiào kàn。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含义

指猛兽咆哮,后引申为形容人震怒时的状态或气势,常带有威慑、凶猛的意味。


词源与演变

  1. 本义:源自野兽的吼叫声,如《说文解字》提到“哮,豕惊声也”,《通俗文》称“虎声谓之哮唬”。
  2. 比喻义:古代文献多用于比喻人的愤怒,如三国曹植《七启》中“哮闞之兽,张牙奋鬣”,陆机《辩亡论》以“哮闞之羣风驱”形容军队的勇猛气势。

使用场景


常见混淆


相关成语

与“咆哮如雷”“声嘶力竭”等词义相近,但“哮阚”更侧重威严与震慑力,常见于描述权威人物或激烈冲突的场景。

别人正在浏览...

宝圭辩诬比儿步行学士差跌搀行夺市尺二圭齿颊挂人褫气蚩尤气辞彩疵疠聪明一世,懵懂片时大出丧道德评价道德责任滴哒棣棣跌翻翻车鱼风尘封豕钢丝锯橄榄球运动拐点海夫汉陵嘿诵华藏世界滑笏怀铅握椠浃和甲缕接茬儿禁牌鹍瑟力薄罗刹政骡轿緑苹佩韦偏驾骑衡遒躁虬珠驱捉肉冠兽迹霜鵶算略隼击它肠亭邮桶底脱推激拖拖栖栖望夫石王老翔涌嚣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