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眇跛的意思、眇跛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眇跛的解释

盲人和跛子。《北史·魏纪三·孝文帝》:“﹝ 太和 十七年八月﹞壬寅,车驾至 肆州 。人年七十已上,赐爵一级。路见眇跛,停驾亲问,赐衣食,復终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眇跛”是汉语中一个较为罕见的复合词,其含义需从字源及古代文献用例两方面解析:

一、分字释义

  1. 眇(miǎo):《说文解字》释为“一目小也”,本义指单眼失明或视力缺陷,后引申为微小、高远等抽象义。如《周易·履卦》有“眇能视”,指视力不全而勉强视物。
  2. 跛(bǒ):《玉篇》载“足偏废也”,特指因足部残疾导致的行走不平衡,《礼记·王制》中“瘖聋跛躄”即用此义。

二、复合词解析 “眇跛”属并列结构,指同时存在视力残疾与肢体残疾的状态。该词最早见于《汉书·武帝纪》元狩六年诏书:“遣博士大等六人分循行天下,存问鳏寡废疾,无以自振业者贷与之”,唐代颜师古注曰:“废疾谓癃残、眇跛之属”,可见其用于描述多重残疾者的生存困境。

三、现代使用语境 现代汉语中该词已罕用,主要出现于古籍研究或中医文献,如清代医家王清任《医林改错》中论及气血瘀滞时提到“眇跛者,经络闭阻也”。当代《汉语大词典》将其列为历史词汇,释义为“目盲足跛”。

参考文献来源

  1. 许慎《说文解字》
  2. 顾野王《玉篇》
  3. 班固《汉书》颜师古注
  4. 王清任《医林改错》
  5.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眇跛”是一个古汉语复合词,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眇跛”读作miǎo bǒ,指盲人(眇)与跛子(跛)的合称,常代指身体有残疾的群体。例如《北史·魏纪三》记载:“路见眇跛,停驾亲问,赐衣食终身”,描述帝王对残疾人的体恤。

二、字源分解

  1. 眇(miǎo)
    • 原指单目失明,后引申为双目失明,也表“微小”之意(如“眇小”)。
  2. 跛(bǒ)
    • 本义为腿脚残疾,行走不稳,属形声字(从足,皮声)。如《礼记》中“立毋跛”强调仪态端正。

三、文献例证

四、用法说明

该词多用于古代文献或诗词中,现代汉语已较少使用。需注意语境,避免对残障群体造成冒犯。若需类似表达,可选用“残障人士”等现代中性词汇。

(如需查看更多例句或字源分析,、及的原文内容。)

别人正在浏览...

疤瘌眼儿牓示辩类辩诉不外裁并惨戮车辐赤奋若存思打基础攩护打气大嫂子登闉东墅都缦顿断焚剽负蝂共首诟谇谣诼盥献馆宅汗流洽背哼哧皇门呼服火繖贱敛贵出剿凈旌褒谨戒劲切金鴈棘盆疾威宽舍赖有此耳老祖宗落月屋梁貌离神合没利迷醉木鸢能屈能伸鸟鼠同穴奴颜婢睐取和儿商谋上哲双红名帖水裩书计锁国讨喜纬途象系限禁小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