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赖有此耳”是一个古代成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权威来源解释如下:
赖有此耳(拼音:lài yǒu cǐ ěr)意为“幸亏有这一着(才得以解救)”,表示在困境中因某个关键因素而转危为安。其中“赖”指依赖、倚靠,“此耳”即“这一着”或“这一点”。
出自《晋书·石勒载记》:
石勒曾命人读《汉书》,听到郦食其建议分封六国后代时,大惊道:“此计必失,如何能得天下?”后听到张良(留侯)劝阻刘邦采纳此计,才感叹:“赖有此耳!”。
典故通过石勒的感慨,强调关键人物的正确决策对局势的扭转作用。
将“此耳”误解为“耳朵”,属于错误释义,需以权威来源为准。
如需进一步了解成语用法或典故细节,可参考《晋书》原文或汉典等工具书。
"赖有此耳"是指某人或某物具有某种特定的能力、条件、背景等。这个词语常用于形容某人具备聪明、敏锐或极佳的观察力。例如,当某人能够及时察觉到他人所不易发现的事情时,可以说他"赖有此耳"。
《赖有此耳》的拆分部首是"赖"。"赖"的拆分部首是"赤",表示与"赤"字相关。但"赖"并不是普通的部首,而是一个汉字,具有独立的含义和用法。
《赖有此耳》的总笔画数是15画(不计部首笔画)。
《赖有此耳》这个词的来源非常古老,它出自《史记·五帝本纪》中的文言文。意思是认为自己有这样的耳朵,能够被天地万物所倾听。
在繁体字中,"赖"字保持不变。但在繁体中,这个词的拼音通常写作 "赖有此耳"。
古时候,汉字的书写方式与现代有所不同。《赖有此耳》在古代汉字中写作"來有此耳"。
1. 他对于细节的观察力非常敏锐,可以说是"赖有此耳"。
2. 这位画家的颜色感知力超群,可以说是"赖有此耳"。
组词:有耳闻则叽。
近义词:兽耳不及人耳、深有体会。
反义词:聋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