貌离神合的意思、貌离神合的详细解释
貌离神合的解释
谓表面上不同而实质上一致。 清 包世臣 《再与杨季子书》:“夫 六朝 虽尚文采,然其健者则缓急疾徐,纵送激射,同符《史》、《汉》,貌离神合,精彩夺人。”
词语分解
- 貌的解释 貌 à 面容:面貌。容貌。貌相。以貌取人。 外表的样子:礼貌。貌合神离。道貌岸然。 外观:全貌。 古书注解里表示状态、样子,如“飞貌”指飞的样子。 描绘,画像:“命工貌妃于别殿”。 笔画数:; 部首
- 神合的解释 .精神会合。 唐 元稹 《莺莺传》:“心邇身遐,拜会无期,幽愤所钟,千里神合。千万珍重!” 清 侯方域 《倪云林十万图记》:“盖所谓百年智巧,消磨欲尽,而后意动天机,神合自然,难为粉墨者道也。”.
网络扩展解释
“貌离神合”是一个汉语成语,读音为mào lí shén hé,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基本解释
- 含义:指表面上看似不同,但内在或实质上一致。例如,两种事物或观点在表现形式上有差异,但核心逻辑、目的或本质相同。
出处与背景
- 该成语出自清代学者包世臣的《再与杨季子书》,原文提到“纵送激射,同符《史》《汉》,貌离神合,精彩夺人”,用于形容文章风格虽与《史记》《汉书》不同,但内在精髓一致。
用法与示例
- 用法:多用于描述事物或人的外在表现与内在本质的辩证关系,强调“形异而质同”。例如:
- 艺术创作中,不同流派可能“貌离神合”,均追求情感表达;
- 哲学思想中,看似对立的学派可能在核心观点上“貌离神合”。
反义词与易混淆词
- 反义词:貌合神离(表面一致,实则不同心)。
- 易混淆点:部分资料误将其解释为“外貌与内在一致”,实为对字面义的曲解,需注意区分。
“貌离神合”强调透过表象看到本质的一致性,适用于文学、哲学等领域分析事物深层联系。使用时可结合具体语境,突出“形散神聚”的特点。
网络扩展解释二
《貌离神合》的意思
《貌离神合》一词是指一个人的外貌和内在表现相符合,即外貌与内在品质相统一。
《貌离神合》的部首和笔画
《貌离神合》的部首是“离”,拆分后的字部是“⺮”。它的总笔画数为15画。
《貌离神合》的来源
《貌离神合》一词源自于中国古代古书《韩非子·外储说左下》中的一句话:“貌离神合,如古賢者。”意思是外貌与内在品质相符合的人,就像古代的贤者一样。
《貌离神合》的繁体字
《貌离神合》的繁体字为「貌離神合」。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的写法中,「貌」字的写法略有不同,其左侧多画一横,类似于「⺅」,即「[剺[」。而「使」字的右侧部分写作「 」,与今天的写法有所差异。
《貌离神合》的例句
他看上去很和善,但是实际上内心阴暗,完全不符合《貌离神合》的原则。
《貌离神合》的组词
- 貌似:外表看起来像是,但实际上并非如此。
- 贗貌:伪装外貌,掩盖真实的内在。
- 神秘:外貌和内在都带有神秘感,不容易被人洞察。
《貌离神合》的近义词
- 面如冠玉:形容人的外貌美丽出众。
- 内外兼修:形容人的外貌和内在都很出色。
《貌离神合》的反义词
- 马脸:形容人的面部表情阴沉严肃,给人不好的感觉。
- 表里不一:形容人的外表和内在不相符,有虚伪之嫌。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