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劲切的意思、劲切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劲切的解释

(1).刚强峻急。《素问·气交变大论》:“西方生燥……其政劲切。”《新唐书·柳冕传》:“久之,以论议劲切,执政不善,出为 婺州 刺史。”

(2).指文学作品风格刚劲切实。 明 王世贞 《曲藻序》:“大抵北主劲切雄丽,南主清峭柔远,虽本才情,务谐俚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劲切”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形容文辞、声音或书法笔势的刚劲有力且急切直率。其含义可以从以下方面理解:

  1. 核心含义:刚劲而急切

    • 劲: 指强劲、有力、刚健。形容力量、气势或风格上的刚直不屈。
    • 切: 指急切、直率、恳切。形容情感表达的直接、迫切或言辞的直截了当。
    • 组合义: “劲切”结合了这两个字的意思,形容一种既刚健有力又直率急切的语言风格、声音特质或艺术表现。它强调的是一种不委婉、不柔媚,而是直抒胸臆、锋芒毕露的表达方式。
  2. 具体应用:

    • 形容文辞/言论: 指文章或说话的风格刚直有力,直截了当,不拐弯抹角,情感表达强烈而急切。例如:“其文劲切,直指时弊。”
    • 形容声音: 指声音高亢、激越、直率,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例如:“歌声劲切,响遏行云。”
    • 形容书法/笔势: 指用笔刚劲有力,线条直率、果断,转折处锋芒显露,体现出一种急切、不拖沓的书写状态。例如:“笔锋劲切,力透纸背。”
  3. 出处与经典用例: 该词较早且著名的用例见于南朝梁代刘勰的《文心雕龙》。在《文心雕龙·书记》篇中,刘勰在讨论各种文体风格时提到:“陈琳之《檄豫州》,壮有骨鲠;虽奸阉携养,章密太甚,发丘摸金,诬过其虐;然抗辞书衅,皦然露骨矣。敢指曹公之锋,幸哉免袁党之戮也。钟会《檄蜀》,征验甚明;桓温《檄胡》,观衅尤切:并壮笔也。陈琳之《檄豫州》,劲切甚矣。” 这里刘勰评价陈琳的《为袁绍檄豫州文》风格“劲切”,意指其文辞刚劲有力,揭露曹操罪状直率急切,锋芒毕露。

  4. 近义词: 刚劲、遒劲、直切、急切、激切、直率、犀利。

  5. 反义词: 委婉、含蓄、柔和、缠绵、舒缓。

“劲切”一词,核心在于融合了力量的“劲”与速度、直率的“切”,常用于评价文学、言论、声音或书法艺术中那种刚健有力、直率急切、锋芒显露的风格或特质。其经典出处和用例见于刘勰的《文心雕龙》,用以形容檄文等具有强烈批判性和战斗性的文体风格。

参考来源:

  1. 《汉语大词典》(第二版) - “劲切”词条释义及书证(《文心雕龙》用例)。 (权威词典,通常需通过专业数据库或纸质书查阅)
  2. 《古代汉语词典》 - 提供“劲”、“切”单字释义及“劲切”作为合成词的释义和例证。 (权威词典)
  3. 刘勰《文心雕龙·书记》 - “劲切”一词的经典出处和语境。 (原始文献)
  4. 王羲之书法理论相关研究 - 在讨论书法笔势时,有时会用到“劲切”形容特定风格。 (学术研究领域)

网络扩展解释

“劲切”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包含以下两层含义:


一、基本释义

  1. 刚强峻急
    形容性格、言辞或事物风格刚硬、急切且带有力度。

    • 示例:《素问·气交变大论》提到“其政劲切”,指自然气候刚劲急切的特点。
    • 引申为对人性格或态度的描述,如《新唐书·柳冕传》中“论议劲切”,指其言辞刚直急切。
  2. 刚劲切实的文学风格
    用于评价文学作品或艺术表现,强调内容扎实有力、风格刚健。

    • 明代王世贞在《曲藻序》中称北方曲调“劲切雄丽”,即指其风格刚劲而切实。

二、详细解析

二者组合后,既可用于形容性格、言辞的刚直急切,也可用于描述艺术风格的力量感与写实性。


三、例句与用法

  1. 形容性格或言辞

    • “牛劲在局里论德能勤绩都不错,但论议劲切,常因言辞急切被误解。”(参考)
    • 引申用例:“他为人劲切,处事雷厉风行。”
  2. 评价文学或艺术

    • “北曲主劲切雄丽,南曲主清峭柔远。”(王世贞语,见)
    • 引申用例:“这篇散文风格劲切,字句如刀刻般深刻。”

四、相关延伸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典文论相关文献(如)。

别人正在浏览...

八采産后热宸算地方时地着多米诺骨牌返本还元反闭反衬飞过海飞廉奉制敷释赫斤宏侈皇德回恩溷秽获齿家长礼短警炼计入均种磕打牙儿拉茬拦刼泐失凌暴灵鉴灵麻林浪留夷里巫履霜知冰门楗糜溃排设飘卷牵拉潜演怯声怯气清嗽曲当濡霈森磢上旬神权士五师踪说夸泝泝桃花脸铜臭熏天微末呜悒武政相伯仲小贩锡服心电感应